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NAS标识土地土壤综合整治与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方案

(2023-08-24 09:07:13)
标签:

cnas报告

cnas测试

cnas环保

cnas认证标志

cnas传感器

 一、基本情况
沧海区新店镇王庙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位于新店镇王庙村,工程区总面积为694.11公顷。
(一)区位条件
新店镇位于沧海区南部, 地处杭嘉湖平原、沪苏杭金三角中心,东临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北依苏州,是长江三角洲的黄金腹地,也是上海经济龙头的理想延伸地。沪杭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和乍嘉苏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并拥有出入口,高速公路连接线穿镇而过,北接320国道,南连海宁、海盐公路,上高速公路距上海100公里、距杭州90公里、距苏州80公里。长水塘连接京杭大运河和黄浦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工程区位于新店镇东北部王庙村,北接马桥村,南为新店镇庄安村、宝华村,东临南湖区余新镇,西临长水塘与新店镇国庆村、八联村相邻。
村域内水系河网密布,村域西侧为长水塘,同时百家径港、黄沟湾港等主要水系交错分布;农居大多滨水而居,环境优良;村域内对外交通用地主要为沪杭铁路、沪杭高铁、常台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交通条件相对优越。
 
 
(二)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工程区总面积694.11公顷,其中农业用地面积506.30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2.94%,耕地面积361.95公顷,其中水田占耕地的比例为97.11%,园地面积106.11公顷,其他农用地38.24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132.72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62.08公顷,经营性建设用地10.6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60.04公顷;生态用地总面积55.09公顷,其中水域占比100%。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如表1所示。
表1 沧海区新店镇王庙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
单位:公顷
地类 面积 比例
生态用地 生态林 0 0.00%
水域 55.09 7.94%
自然保留地 0 0.00%
合计 55.09 7.94%
农业用地 水田 351.5 50.64%
旱地 10.45 1.51%
园地 106.11 15.29%
商品林 0 0.00%
其他农用地 38.24 5.51%
设施农用地 1.05 0.15%
合计 506.3 72.94%
村庄建设用地 宅基地 60.75 8.75%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0.57 0.08%
基础设施用地 0 0.00%
景观与绿化用地 0 0.00%
村内交通用地 0.76 0.11%
合计 62.08 8.94%
经营性建设用地 10.6 1.53%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55.95 8.06%
水利设施用地 4.09 0.59%
采矿用地 0 0.00%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0 0.00%
特殊用地 0 0.00%
合计 60.04 8.65%
城镇建设用地 0 0.00%
总计 694.11 100.00%
 
(三)人口和产业
工程区内共有29个村民小组,其中户籍人口为980户,人口3171人。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0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5000余元。
村内主导产业为粮油、蚕桑种养等,特色农业有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规模种养殖,其中东兴奶牛场为区内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位于嘉兴市新店镇王庙村四组,成立于2000年10月,占地30亩。常年存栏奶牛400多头,各类设施齐全,奶牛年单产11吨以上,牧场实行农牧结合生态消纳养殖模式。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嘉兴市农业龙头企业,福建省首批农业精品园,福建省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先进单位,省级美丽牧场。 (四)村庄建设和基础设施
村内目前已经建设了村民集聚小区,按照规划统一建设,分布规整,小区内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但集聚小区外的零散居民点仍然较多,分布零散,建筑老旧,居住环境较差,需要继续加强集聚小区建设。
 
村内交通便利,道路通达度高,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有线电视、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通达率达100%,村内设有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方便村民生活。
 
(五)环境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情况
沧海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由河、湖、浅海沉积构成。大地构造单元完整,地震活动微弱,属地质较稳定地区,不存在发生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近百年内最剧烈地震为3级。土地承载能力为18-20吨/米,地面水位高度为1.5米。
(六)工程区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1农业用地占比相对较高,破碎化现象有待治理
工程区内农业用地占比72.94%,其中又主要为耕地,占比71.49%,但由于区内有四条对外交通用地穿越而过,现状土地利用较为破碎化。现状耕地片块平均规模仅为0.59公顷左右,耕地内部尚有5亩以下零星图斑55个,现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片块中面积在5亩以下占比尚在13.21%,都有待规划期内加强整治,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的连片化。
 
2永久基本农田占比较高,布局有待优化
根据2016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统计,工程区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59.31公顷,占区内耕地面积的71.64%。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未充分考虑农民建房安置、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用地需求,严重制约了村庄集聚、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3、建设用地布局散乱,约节约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工程区内农村居民点普遍沿河而建,呈带状分布,布局较为分散,多为2-3 户形成单个村庄图斑,单个布点图斑平均规模仅2.14 公顷;户均用地1.06亩,人均用地210 平方米,村内部分房屋存在私搭乱建现象,缺乏统一合理规划,尚未实现村庄有效集聚,土地集约程度较差。
 
4、低效园地规模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工程区内有园地106.11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15.29%,多与农村居民点交错分布,主要为废弃园地及村民自种菜地。区内耕地以种植粮食作物主,部分种植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化优势,生产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不稳定。
 
5、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经营需求
工程区内部分区块灌排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部分区块缺少灌排设施,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经营需求,不利于开展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
6、村庄生活环境较差,生态环境有待提升
村居点附近和部分河道周边存在生活、生产垃圾存在乱堆乱放现象,电线、通信线缆等设施线路随意布置,缺乏合理规划,居民生活生产环境亟待改善。
 
(七)工程实施可行性分析
1工程区整治资源集中,发展潜力大
工程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交通条件便利,适宜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和村庄建设用地复垦工程,且工程区内零散村居点与低效园地交错分布,具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实施的潜力。工程区内可实施村庄整治复垦面积103亩,低效园地开发587亩,旱地改水田17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1亩。通过实施整治,平整土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群众实施整治意愿强烈
通过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耕地实现集中连片,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系统得到综合治理,将改善生产环境和耕作条件,有利于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复垦,实施搬迁安置,一方面可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流转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工程区内群众实施整治意愿强烈,认可度高。
3、村两委工作积极,战斗力强
王庙村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态度认真负责,近几年获得市级生态村、重点工程推进先进村、2010年度先进村、2011年度先进党组织、2012年度先进村、三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度获得三改一拆先进集体,2016年度获得土地综合整治和畜牧业转型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在村民的内部声望高,并在近几年的村庄整治、耕地垦造、农田整治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工作积极性高。
4、政府关注与支持
为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沧海区制定了《沧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沧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实施全域整治工程项目的补助标准,加强督查考核,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与实施。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项目区农用地整治,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收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对项目区内零散农房拆除,实施建设用地复垦,改善村居点生活环境,修复整体生态环境,形成区域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打造生态宜农宜居环境。同时主动对接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将工程区打造成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农业标杆。最终建成“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文化繁荣、乡村旅游火热”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生产示范、生活美丽、生态友好”高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先行区和样板区。
(二)具体目标
1、耕地保护目标
整治前,项目区内耕地面积361.95公顷,其中水田351.50公顷,旱地10.45公顷;通过实施全域整治,整治后耕地面积404.81公顷,其中水田395.53公顷,旱地9.28公顷。
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整治前,项目区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59.31公顷(其中水田229.41公顷,旱地9.25公顷,可调整地类20.64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数为43块,保护图斑数为421块,其中5亩以下零星地块数6个,面积为1.01公顷,分别占相应划定总量的1.43%、0.36%,零星破碎地块主要分布在农村居民点周边及河流道路沿线。项目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平均耕地质量等别为5等,坡度均为2°以下。
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拟调整优化永久基本农田5.52公顷,其中水田4.89公顷、旱地0.05公顷、可调整地类0.58公顷,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21块,耕地质量等别为5等,平均坡度为0-2°,现状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拟调出地块中,规划利用方向包含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包括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其他不适宜继续划入图斑(全部为零星地块),分别拟调出2.01公顷、3.51公顷,占比各为36.41%、63.59%;补划永久基本农田6.21公顷,拟通过工程区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补充,图斑数11个,补划地类为水田,预期耕地质量等别为5等,平均坡度为0-2°。根据《沧海区新店镇王庙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实施期限为2019-2020年。
调整优化后,项目区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60公顷(其中水田230.73公顷,旱地9.21公顷,可调整地类20.06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数为32块,保护图斑数为411块,其中5亩以下图斑全部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平均面积由6.03公顷提升到8.39公顷,较调整前增加39.08。调整后平均耕地质量等别为5等,坡度均为2°以下,新增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33.33公顷,实现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更加集中连片,布局更优化。
 
3、村庄建设目标
整治前,整治区内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2.08公顷,其中宅基地用地面积60.75公顷,人均村庄建设用地195.77平方米,户均宅基地用地面积619.90平方米;通过全域整治,村庄建设用地降到55.35公顷,宅基地用地面积降到53.84公顷,人均村庄建设用地174.55平方米,户均宅基地用地面积549.39平方米。通过全域整治,实现农村居民点集聚,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加快新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4、产业发展目标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培育提升新型现代农业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优质稻米和精品奶牛两大产业,拓展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从低端、粗放到高端、品牌、安全、高效农业转变。
5、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目标
坚持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态的理念,突出保护现有耕地生态本底功能,维系“一横两纵”(即沪昆高速、常台高速公路、沪杭铁路)村域交通绿网廊道生态功能,加强长水塘等主干河流水系的保护和修复,保持村域内水域等重要生态用地动态平衡,改善联合社区等城乡一体新社区居住环境,重塑梅里水乡风貌。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高效融合的“三生”空间形态,根据王庙村用地特点,总体构建划分形成高产粮油示范区、稻鱼共生示范区、农村居民点集聚区和产业用地配套区等4 类功能分区。
生产空间:主要包括区域内的、稻鱼共生示范区和产业用地配套区;
生活空间:主要指农村居民点集聚区;
生态空间:主要是高速、铁路等公路交通沿线的景观绿化带及河流等生态用地。
 
图3-1 工程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
(二)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方向
高产粮油示范区:以全域土地整治为平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五良”配套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水稻、油菜等经济型粮油作物,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稻米和油菜籽精深加工和营销,开发粮油精品,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稻鱼共生示范区: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开展各项整治和生态修复配套建设农业生产仓储、晾晒、烘干等设施。通过对区域土地进行平整、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基础。按照休闲观光的要求,以精品优质水稻种植为基础,养殖优质鱼种,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做美农业旅游景观、并通过挖掘稻鱼农耕、民俗和饮食等文化元素、实现可看、可
游、可品、可体验的农旅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农村居民点集聚区:建设城乡一体化新社区,严格按标准建设,完善新社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保留点,对居住环境进行整治,并建设健身休闲场所等必要生活配套设施。
产业用地配套区:以打造高品质嘉兴市铁路货运场站配套用地为目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引导与功能定位不相符各类用地逐步退出,加强区域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满足今后区域产业档次提升和功能结构转型奠定基础。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
工程实施期限内,项目区拟实施土地开发39.12公顷,旱地改水田1.17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14.55公顷,拟安排建设用地复垦面积6.91公顷。
 
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工程实施期限内,拟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个,为沧海区新店镇王庙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项目规模为13.91公顷,建成高标准农田13.37公顷。
工程实施内容:项目区主要为平原,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将项目区总体平整后再按照田块大小基本一致、朝向统一的田块要求建设标准田块,在项目区内建设(100~200)米×(60~80)米左右的标准田块,耕作层0.5 米以上。项目区灌溉系统满足70 天无雨保证灌溉的标准设计;排水渠道按“10 年一遇1 日暴雨2 日排除”的标准设计,所有田间排水分别排注于河流。田间沟渠全部裁弯取直,方便整治后田块的机械化操作,也能节省耕地。项目区用于对外交通、车流量较大主干道路设计路面宽度为3 米,路面材质为泥结碎石,路面高出田面0.3~0.5 米;用于生产为主的机耕路设计路面宽度为3 米,路面材质为素土,路面高出田面0.3~0.5 米。道路路面要求平整紧实,在合理位置布设农机下田坡度。
2、“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工程实施期限内,拟安排“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个,为沧海区新店镇2019年王庙村“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规模为1.20公顷,新增水田面积1.17公顷,同时建成高标准农田1.17公顷。
工程实施内容:项目区主要为平原,田间土地平整田面高差在±10cm 以内,耕地耕作层厚度不低于30cm,条田设计长度为100~200m 左右,设计宽度为60~80m 左右。因地制宜布局生产路、排灌渠等设施。项目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5%以上,排涝标准为10 年一遇1 日暴雨2 日排除;硬化渠利用系数≥0。
3、土地开发项目
工程实施期限内,拟安排土地开发项目3个,为沧海区新店镇2018年联合等3村垦造耕地项目、沧海区新店镇2019年王庙村垦造耕地项目(一)和沧海区新店镇2020年王庙村垦造耕地项目,其中沧海区新店镇2018年联合等3村垦造耕地项目已于2018年立项,涉及王庙村规模为6.61公顷,沧海区新店镇2019年王庙村垦造耕地项目(一)规模为10.11公顷,沧海区新店镇2020年王庙村垦造耕地项目规模为22.40公顷,三项目实施后拟新增耕地面积36.78公顷,全部为水田。
工程实施内容:结合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将原高程较高的废弃园地推平至设计高程,将部分废塘废浜填平至规划高程,总体平整后再按照田块大小基本一致、朝向统一的田块要求建设标准田块,在项目区内建设(100~200)米×(60~80)米左右的标准田块,耕作层0.5 米以上。项目区灌溉系统满足70 天无雨保证灌溉的标准设计;排水渠道按“10 年一遇1 日暴雨2 日排除”的标准设计,所有田间排水分别排注于河流。田间沟渠全部裁弯取直,方便整治后田块的机械化操作,也能节省耕地。项目区用于对外交通、车流量较大主干道路设计路面宽度为3 米,路面材质为泥结碎石,路面高出田面0.3~0.5 米;用于生产为主的机耕路设计路面宽度为3 米,路面材质为素土,路面高出田面0.3~0.5 米。道路路面要求平整紧实,在合理位置布设农机下田坡度。
 
4、建设用地复垦项目
依据工程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和空间布局,安排建设用地复垦项目2个,为沧海区新店镇城南村等4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沧海区新店镇2019年王庙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其中沧海区新店镇城南村等4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于2016年立项,项目涉及王庙村规模为0.90公顷;沧海区新店镇2019年王庙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规模为6.01公顷,两项目实施后拟新增耕地面积为6.08公顷,全部为水田。
工程实施内容:结合土地开发项目,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将原宅基地拆除后推平至设计高程,总体平整后再按照田块大小基本一致、朝向统一的田块要求建设标准田块,在项目区内建设(100~200)米×(60~80)米左右的标准田块,耕作层0.5 米以上。项目区灌溉系统满足70 天无雨保证灌溉的标准设计;排水渠道按“10 年一遇1 日暴雨2 日排除”的标准设计,所有田间排水分别排注于河流。田间沟渠全部裁弯取直,方便整治后田块的机械化操作,也能节省耕地。项目区用于对外交通、车流量较大主干道路设计路面宽度为3 米,路面材质为泥结碎石,路面高出田面0.3~0.5 米;用于生产为主的机耕路设计路面宽度为3 米,路面材质为素土,路面高出田面0.3~0.5 米。道路路面要求平整紧实,在合理位置布设农机下田坡度。
 
5、土地整治项目土壤培肥和改良工程
土地整治项目土壤培肥和改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实施深耕翻土,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通过深耕与表土充分混合,增强土壤通透性;针对具体田块结合农业部门相关项目有计划培肥,适时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使土壤流失量在容许范围内。
 
(二)建设项目安排
结合联合社区安置点一期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新建住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农民建房、景观绿化、公共活动空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布局,项目实施期限内,重点完成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户集聚,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安排
1.村居环境整治项目
强化村内农居点集聚区内绿化整治工作,继续完善道路绿化,结合河道整治开辟社区公共绿地,并强化居民宅院绿化的建设和引导,构建绿网成荫的良好居住环境;加强村内环卫设施与基础设施整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清理基础设施布置杂乱和不安全等问题;加强农居点集聚区内环境卫生工作,重点做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生活污水入网等工作。
2.河道整治修复项目
工程区内河网密布,在实施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同时开展工程区内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道清淤、河道边坡整治等,进一步优化工程区水生态环境。
 
五、项目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
沧海区新店镇王庙村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实施期限为2019-2020年。
(二)进度计划
2019年,计划完成王庙村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完成“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计划完成已立项村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已立项土地开发项目竣工验收;计划完成村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剩余地块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
2020年,计划完成项目区内高标田建设。“旱改水”、土地开发项目、村庄建设用地复垦等项目竣工验收,全面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