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净土宗第一祖师慧远大师

(2025-03-02 16:49:48)
标签:

读书会

佛教故事

分类: 编辑部读书会
    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楼烦县人。
    大师从小爱学习,13岁时,就跟随舅父到许昌洛阳一带游访参学。由于大师博学六经,融汇贯通,尤其精通老庄之学,因而儒门宗匠,达官显贵,没有不佩服大师的。21岁那年,大师本想南渡长江,拜当时的大学问家范宁为师,不料正赶上石虎暴死,天下大乱,去南方的路阻塞不通,大师求学之志未能如愿。当时有一佛门大德释道安,在太恒山上建刹立寺,于像法时代弘扬佛法,声名远扬。大师有一胞弟,出家后法名慧持,从小沉默寡言,而胸襟远大,那年他18岁。于是兄弟二人改南下的志愿为北上,到受都寺,进入了到岸法师的门墙。在听闻道安法师讲解《般若经》之后,大师豁然开悟,感叹道:“九流门派不同,学说众多,今日方知都是糠皮和秕子。”于是大师和胞弟,取下发簪,削发为僧,在道安法师坐下,归命于佛门。
    既然有幸得闻大道,大师严肃认真的学风与众不同。常常想着,以弘扬大法为己任,因为精勤思维,读诵,受持,夜以继日。因为家穷,出门所带的钱财有限,山中又供养不足,常常缺被少衣,而兄弟二人谨慎恭敬,从不懈怠。有一僧人昙翼,经常资助他们。道安法师赞叹说:“昙翼确是知人善助。”
    24岁时,大师就开始讲经说法。曾经有一位居士,在听讲时,提出对“实相”的疑义。大师与他凡夫讨论,不能明白。大师于是引用庄子的学说相比类,使那个疑惑的人顿时晓然。从此以后,道安法师特地允许大师读世俗的书。道安法师另有弟子法遇和昙徽,作风才干光照四方,志愿言行清彻敏捷,对于大师都非常佩服。
    当时正是东晋时期,中原动乱,如水沸腾。大师随从道安法师不得已迁流于他方。到新野时,为躲避乱兵,道安法师让大家疏散,各自找寻修行场所。临上路前,道安法师对各位弟子都谆谆教诲,唯独对大师没有一句赠言。大师跪请于师前说:“师父对他们都有训诲唯独对我没有训导,勉励,莫非是弟子不堪教训吗?”道安法师说:“对你,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于是道安法师与弟子道理等人上长安,大师及慧持,昙邕去荆州,在上明寺留居5年。因想起与慧永通往罗浮的约定,大师又沿着扬子江南下。经过浔阳,见庐山幽雅清净,正可安心修道,谁想却与慧永不期而遇。
    原来在太元年间,慧永路过浔阳,被善信陶翻留住,并为他在庐山建造西林寺。他听说大师也到了庐山,极力挽留,邀请同住庐山,共修道业。大师看了山形地势,走到庐山东麓,用锡杖拄在地上说:“如果此处可以居住,当从土中喷出泉水。”山泉果然应手而出,涌流直下而成为小溪。大师便砍伐茅竹,建庵居住,命名为龙泉寺。这年证实东晋太元9年,大师51岁。
    大师德业馨香,流布四方,追随大师的人也日益众多。大师为众人开讲《涅槃经》,感应山地,当时慧永对前来礼拜的江州刺史桓伊说:“远公正当弘扬大道,如今徒属众多,而四方闻名而来的仍然不断。贫僧所居住的西林寺,地方太小,住不下这许多人,怎么办呢?”桓伊听说山神的事后,对大师产生敬仰之心,上书朝廷批准建造了东林寺,命名大殿为神运殿。这年大师53岁。
    大师自从进入庐山以来,共计32年,从不出山。凡送客都以虎溪为界。虎溪源于上方峰顶。大师与莲社到有经常在峰顶上游憩,只是苦于水源太远。一天,有人看见老虎在山顶上跑,从此就水流不断。人们因而把它叫虎跑泉,虎溪。大师曾亲送陶渊明,陆修静二人,因时遇知己,话语相投,不知不觉过了虎溪,三人相视大笑。后世因而有一幅名画,叫虎溪三笑图。
    桓玄后来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威势,苦苦逼请大师出山入朝,致信于大师,劝令作官。大师回信言辞正大坚定,志向牢不可拔,超逾丹石,桓玄终究没有请动大师。接着桓玄又欲淘汰众僧,教令还俗。他对手下官僚说:“出家人能够讲解经文、阐述义理的,能够遵循戒律、有秩序的,能够宣扬荷担大法的,可以留下。于此相违背的,全部还俗。唯有庐山是道德之人所居,不在搜减之列”。大师为此专门致书于桓玄,讲述我佛玄妙的戒律条文,及如何遵照执行,桓玄都一一听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