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出塞》组诗教学设计

(2022-03-17 19:14:2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
原文地址:《出塞》组诗教学设计作者:

窗体底端

《出塞》组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点:了解诗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法:讲解 、指导、示范

   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一、解题,引入边塞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古诗《出塞》,请大家读课题。

  生:“出塞”

  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

师:对,出塞的意思就是指到边防去守卫边疆。在中国的历史上,边塞战争连连不断,于是就有了大量的以边塞为描写内容的古诗,这样的诗称为边塞诗,也形成了边塞诗的流派,擅长写边塞诗的诗人也被为边塞诗人。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什么是边塞诗。

PPT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联想:边塞诗可能会写到哪些内容?  

生:我想会写到战争。

  生:会写到战士打仗。

  生:边塞诗会写一些边塞风光,还有一些战士的生活。

  师:听得出来,你在课前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有补充吗?

  生:边塞诗还写到战士对家乡的怀念。

  师:听了孩子们刚才的发言,我能明显感到大家发言的信息来自课前搜集的资料,这很好,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信息进行提炼,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概括一下,边塞诗通常会写到以下内容。那个孩子来读一读。

  PPT边塞风光 战士生活 报国抱负 将士怀乡

  生:读

  二、交流边塞诗的一些代表作,横向拓展边塞诗,扩展课堂的容量。

  师:在边塞诗中,其中有一首诗被誉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七绝”就是七个字的古诗,知道什么是“压卷之作”吗?比如出一本诗集,这首诗放在?

  生:就是放在最后的。

  师:好,这首诗的诗人也被成为“七绝圣手”,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赏析的——《出塞》。请孩子们朗读,也请一个孩子读译文。

  PPT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还是秦汉时的关,万里远征的将士,到现在还没有归来。如果像卫青和李广那样的将军还在,必然不让胡马越过阴山。

师:其中一些重点字的意思来理解一下。

但使:只要;还:归来;度:越过。

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这里指奇袭龙城的卫青将军;飞将:指汉朝名将飞将军李广;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师:我们来深入学习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生:朗读

  师:这句诗里出现了两个表示朝代的词语“秦”“汉”,而我们的诗人是在唐代,我把三个朝代的时间列出来,孩子们大概计算一下时间,有多久。

  秦朝 ———— 汉朝 ———— 唐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

  生:八百多年。

  师:我们也能说接近千年,你能从这个时间感受到什么吗?思考一下

  生:我觉得时间很长。

  师:对,诗人把时光追溯到近千年,带我们进行了穿越,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不变的是什么?

  生:明月没变,边关没有变。

  师:还有呢?往深处想想,在那遥远的边塞,还有不变的是什么?

  生:还有不变的是战争。

  师:对,还有连年的战争没变,征战的将士去了一拨又一拨,可是,历经千年啊,战争依旧没有改变。我们接下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继续深入体会。

  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请孩子们读这一句,读出感情。

  生:朗读

  师:“万里长征”指的是西汉李广利西征万里之遥的大宛,绝大多数将士没有回来。唐朝高仙芝西征万里之遥的黑衣大食,很多人没有回来,这里突出了空间的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远征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的愤慨。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我们接着来看。

 生朗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有卫青李广那样的良将,绝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这里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对国家的忠诚和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以及对龙城飞将的敬佩之情。但是在这敬佩的背后,你还读出诗人的言外之意了吗?他想表达什么?卫青李广可都是是汉代的将军啊。

  生:我想诗人是指唐朝没有像卫青李广那样厉害的将军。

  师:嗯,有点道理,因为没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将军,所以才使边塞战事不断,百姓——

  生:生活很痛苦。

  师:大家认同这种理解吗?

  生:点头表示认同。

  师:这是一种合理的解读,换一个角度再想,也许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将军,有句话说道:“千里马常有,而——”

  生:而伯乐不常有。

  师:对,你理解到什么言外之意了?

  生:也许有卫青李广将军那样的人,可是朝廷没有用他。

  师:有道理,也许是像卫青李广那样的人才没有被重用,所以边关战事没有平息。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但使——

  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呢?

  生:希望战争平息。

  生:诗人渴望和平。

师:说得很好。秦汉到唐,历经千年,战争不断,百姓生活困苦,要是没有战争多好啊,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有“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人间悲剧。请孩子们带着理解再次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并完成下表:

ppt:

题目

人物

表达什么情感

抓住了那些景物表达

《出塞》

龙城飞将

卫青、李广

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秦汉时明月

秦汉时关

 

  三、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和“引用典故”的写作方法。

  师:这首诗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不仅仅有着我们刚才体会到的丰厚的内涵,还有着两个典型的写作方法,其中一个是互文,我们来看一看

PPT写作手法: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句诗中引用了两个著名的人物——卫青、李广,这样的手法叫“引用典故”。

师:还有一个手法是什么呢?请孩子们再看这句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译文:明月是秦汉时的明月,关是秦汉时的关。

  互文:诗句中的两个部分互相呼应,实际在说一件事。

  师:请一个孩子读读“互文”的概念。

  生:读

  师:诗句中的两个部分互相呼应,实际在说一件事。所以这句诗正确的翻译,孩子们仔细看,要把秦汉放在一起,秦和汉形成了互文。如果按照我们平常翻译古诗的方法,对应翻译,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这样理解就错了。而要理解为明月是秦汉时的明月,关是秦汉时的关。这种方法在其他古诗里也有运用,比如这首诗。

PPT泊秦淮《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师:这首诗也非常经典,请朗读。

  生:朗读

  师:运用刚才了解的“互文”的修辞手法,正确的译文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师:下面大家分组自学下面两首边塞诗。《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运用我们刚刚学过的方法完成表格。

  PPT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Ppt:

题目

描写了什么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沙场,艰苦荒凉的边塞,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对将士命运的同情之心以及诗人厌恶征战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白云、孤城、杨柳、玉门关,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悲壮但不悲观的豪迈气概。

师: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大家都说得很好,王翰的这首《凉州词》的大致意思是: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命运的同情之心以及诗人悲凉伤感、厌恶征战的思想感情。

  师: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的大概意思是: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三、延展性探究:

师:描写出塞的的诗句有很多,我们接着来看:

PPT: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汉《乐府诗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师:征战连年不断,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请读——

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师: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还家乡。请读——

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有的将士将奔赴战场,而有的战士已埋骨河边,请读——

  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师:那些埋骨河边的人,成了家乡妻子、或者是母亲梦里思念的人。也许像范仲淹写的那样——

  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师:即使已成白发将军,也只有思乡的清泪啊!

  刚才我们用了很多相关的诗句来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这种方法叫“以诗解诗”,是古诗赏析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一首诗就是一个点,让我们把平时积累的古诗在这里融会贯通,非常有趣。唐诗宋词之所以被称为国粹,是因为它博大精深,一首诗的内涵是极其丰厚的,看你怎么去品读。

四、教师小结

战争从未停止,今天的世界也不太平,仍有邪恶的组织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的和平安定更显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安定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好。下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