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歌穆旦杂谈 |
分类: 美文欣赏 |
美文欣赏:穆丹:《智慧之歌》
这是一片落叶飘零的树林,
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
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
有一种欢喜是青春的爱情,
那时遥远天边的灿烂的流星,
有的不知去向,永远消逝了,
有的落在脚前,冰冷而僵硬。
另一种欢喜是喧腾的友谊,
茂盛的花不知道还有秋季,
社会的格局代替了血的沸腾,
生活的冷风把热情铸为实际。
另一种欢喜是迷人的理想,
他使我在荆棘之途走得够远,
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笑谈。
只有痛苦还在,它是日常生活
每天在惩罚自己过去的傲慢,
那绚烂的天空都受到谴责,
还有什么彩色留在这片荒原?
但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
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
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
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智慧之歌》是他1976年的诗作,读了这首诗,我的心里是一片惨然,经历过劫难之后的诗人,几乎对世间的一切都失去了信心,爱情、友谊、理想,那些曾经充满温暖的词语,都被现实的劫难击得粉碎,连理想也终于成了“笑谈”,最后只剩下了什么呢?智慧?智慧是什么?是多年劫难之后锻炼出的生存之道?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的妥协?是迎合时势以求自保的人生哲学?
幸存者其实并不比亡者、逝者幸运,内心的煎熬、信念的迷茫,绝望而无助的生活,是更加折磨人的痛苦。
这痛苦竟无处发泄。
即使在76年后,穆旦想要重新拾起他写诗的笔,但被运动整怕了的夫人却一再劝说他不要再写。
他只有偷偷地写,不敢让夫人知道。
灵魂的最后痛叫,是无声地发出的。
人物简介:
穆旦(1918年—1977年),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 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019 年7月10日星期三农历己亥年六月初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