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2019-06-04 16:37:45)
标签:

转载

分类: 艺术天地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这对于沉浸秦声之中乐陶陶者,想来没有多少人去思索,恰如陕西人到了外地只念叨着家里的粘面吃,究竟为何有这样的情结和感受,倒真无几人去留心。

我就是个地道的老陕。鲁迅文学院的伙食弥散着家常味,主食也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有米饭、花卷、馒头等,偶尔还做点面条,起码东南西北的都有选择的余地。起初我还选择过米饭,总感觉吃的不美气,不颤和,晚上肚子直叫唤饿,于是改作面食,踏实了许多。对于面条陕西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几天不噌上那么一顿,浑身的不自在。去年在日本,一行人都是带长字的,是政府部门和高校的领导组成,一律的兵马俑身样,上身长下身短,一到大阪眼睛就先留神哪有面馆,结果把京都街头几家面食店生意给哄得热闹。到东京,晚上散步至附近街道,看到一家写有面食的店铺,而且上书能做羊肉泡馍,于是进去用英语探问,没有想到厨师竟然陕西乡党,且和陈忠实家不远,是白鹿原上的,陕西小吃样样可供。随后的几天,只要有时间大家基本都不约而同集中在这,且一律的大碗、一律喝面汤、一律油泼辣子、一律的大蒜,把日本小伙计弄得莫名其妙,怎么还要面汤和大蒜。别提那几天多么舒心。实际上,说了这么多的面食,无非是想打个比方,秦腔在陕西人精神里的位置,就如同这面对于陕西人的要紧,生活里头实在不可或缺。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我生长在黄河边的韩城市,黄河东边是山西,西边是陕西,陕西这边叫河西,那边叫河东,又叫东岸。我记忆深处对戏的印象是从蒲剧和秦腔开始的,颇类似于鲁迅笔下的社戏。最初走入记忆深处的,是运城铺剧团演出的蒲剧《三请樊梨花》,随后是韩城剧团演出的秦腔《十五贯》和《铡美案》,还有渭南剧团演出的眉户《屠夫状元》等,于其情感之深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虽然过去了近三十多年,舞台上的人怎么那么美,故事怎么那么吸引人,如在昨日。对于演员,村里的人都争着往家里领,做好吃的,盖新被子,完全是至尊贵客的待遇。记得每次演戏,我家都有三五个演员居住,母亲晚上要给他们加顿饭,还要做些烤红薯之类的。村子里自然也比过年热闹,比集会更有号召力,每逢此时,几十里开外的,即便是河东的亲戚都要来的,无论远近。不过那种情景可苦了我,得早早占座位去,要不然爬上墙也看不成,真正的人山人海。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后来进了城,感觉秦腔一度萧条了。好在我上的是陕西师大,有老师和学生组织的秦腔社,周末都要演出,当中有张登第、焦文彬等老师,没有断了秦腔的瘾。我们班的元明清文学中的戏曲部分课程就是焦文彬老师亲讲的,他个头不高,大背头,一提到秦腔就动情,动辄敞开嗓门唱了起来,边讲边唱,边唱边讲,苦了外省的同学,却乐了我们这些老陕。焦文彬老师是曲学泰斗王季思先生的得意门生,为全国秦腔史专家,对秦腔研究与宣传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出了好几本专著。出了师大的门,徜徉在诺大的长安城,总感觉魂里不安生,于是买了磁带偶尔听听便好了许多。这才知道秦腔味正在过去叫长安,眼下唤作西安的城市里头,少了这个地方的灵魂,人都浮躁如无头的苍蝇。近些年,环城公园又响起了秦腔,而且赛场子一般,自乐班各自为摊,挤满了护城河边,城墙也彻底包围在秦腔里头。想来生活改善了,不再发愁过熬煎日子,西安重新拾起了底气,寻找和重温着属于自己的秦腔魂!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秦腔之所以能占据陕西人的心脾肺,无论老少,还是别居他乡,都一律的痴迷,一律的喜欢,在我看来主要来自对秦腔说不清道不明的万般热爱,这样的热爱进入到了大脑,进入了神经,其本质还是秦腔所宣泄的价值观和纯朴厚实劲使然。价值观是源自关学张载的衣钵和精神内涵,正如《白鹿原》里的文化体认。而秦腔旋律、配器、做唱念打、服装等都有自己的风格,配器突出的是鼓和琴,旋律酣畅淋漓,或秋风扫落叶,或如泣如诉,或震撼山河,声虽自喉发,力却源自肺腑,不象越剧黄梅那么轻盈婉巧,但韵味十足,陶醉其中,你能感觉到双脚是踩在沉厚的黄土地般踏实。这才是秦腔最本原的味道及其美丽所在,与面食何其想象?!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正因秦川大地孕育了华夏黄河流域文化,秦汉隋唐又添砖增瓦,无疑这块土地的人负载了太多民族思考的厚重,也延续了太多民族的纯朴真情,重了厚了便要发自于声,此声便为秦腔秦声,且声发自丹田发自内心。如若少了这些味道,人听起来劲和味灸明显不足,似乎是绿茶和砖茶,纸烟和旱烟的区别。任何一个剧种生存的根本都在于本身所特有的劲和味,秦腔讲求的是恰恰是那浑厚劲和悠长味,失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想来想去的,感觉秦腔的魂还是在两个字:劲和味。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转载]秦腔的魅力究竟何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