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1场)笔记

(2019-02-09 20:58:59)
标签:

转载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从年前开播,等我观看时,已开播到第三场。由于春节期间,从外地归来的亲戚朋友频频相聚,致使剩下的几场盛会,只能断断续续地收看,没有看到的,只能在电脑上补课了。不过也好,在电脑上观看,对喜欢的内容,就停下来,方便笔记。今将观看笔记传上来,与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一同分享。

 

——画外音: 

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

诗词是感天地动的情怀;

诗词是勇担使命的理想;

诗词是创造未来的力量。

 

——主持人董卿: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植根中华沃土、耕耘美丽中国的中国农业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大家好,我是董卿。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播出后,得到了全国包括海外所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观众的喜爱和关注。大家说,中国诗词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我们心底最亲近、也最温暖的一份记忆。

今年,我们再次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们,带着以诗会友的一片热情,聚集在一起。

看到你们,我想起了“江山代有才人出”;

看到你们,我想起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看到你们,我想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

也希望各位,能够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上,挥斥方酋,绽放光芒。

 

——主持人董卿:

 请二位老师,在开场前,用一句诗对我们的选手给予鼓励和祝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 

中国诗词大会,真是王者归来。在此,我想用一古一今两位诗人的诗句,来表达此时的心情。第一句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确道尽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文化自信。第二句是毛泽东同志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想,今天在座的每个人,都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一定能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精神,展示我们的风采。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 

我想送给大家一首朱熹的《春日》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两次诗词大会,打擂只是个引子,重要的是以诗会友,让大家不仅收获春天的万紫千红,收获诗词的万紫千红,更收获人生的万紫千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中的“佳节”是指哪个节日?

 重阳节。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中的铜雀,又指“铜雀台”,是谁营建的?

 是曹操营建的。

曹操修铜雀台,曹植、曹丕作《铜雀台赋》,一门父子三词客。

说起“一门父子三词客”,都说是苏家的事,其实还有曹家。说到家族,包括象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还有明代的三袁兄弟等。

自然景观、英雄人物的业绩和后来文人的追忆,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魅力中国。

 

——填空题:“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由此展开的内容:

毛泽东主席这两句诗,是把李白的《战城南》“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两句的意思给翻过来了。主席的诗,说的万里长征后,三军不是衰老了,不是愁苦了,而是尽开颜了。李白诗以气象胜。主席的诗,也是以气象取胜的。

 

——王安石《桂枝香》的结尾“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哪首诗的诗意?

 化用了杜牡《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诗句。

 

——苏轼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说的是哪种鸟?

 说的是大雁。

 

——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茅店”指的是什么?

 这里指旅店,而不是驿站。驿站主要供古代官员用的。此处的茅店,相当于今天比较简陋的驴友之家。

 

——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乳名。

 

——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联名句。

 A、出自一首在船上创作的诗歌;

B、诗题含有岭南一个地名;

C、诗句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气节;

D、作者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根据以下线索,说出这是哪首作品?

 A、这是一首宋词;

B、根据创作的歌曲广为传唱;

C、毛泽东曾手书过此词;

D、词中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南宋诗人岳飞的《满江红》。

 

——根据以下线索,说出这是哪位作者?

 A、他是清代人;

B、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

C、他写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他主持了虎门销烟。

 林则徐。

                   (未完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