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曾国藩家训》

标签:
读书家书家训 |
分类: 品读好书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曾国藩家训》
【第一部分】《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
【本书简介】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作者:郦波
自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开始出现。狭义地看,家训包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而广义地看,家训则涵盖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正是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古代家训终于在晚清出现了中国家训的登峰之作——《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常说,“人生需有根柢,方可撑持世间变化”。郦波著的这本《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依托中华古代家训的大背景,从识己、识人、识事、识道四个方面入手,针对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以及培养后人的教育思想与智慧,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并回应社会关切,就曾国藩家训思想中修身与立人、临事与处世的大智慧,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本书信息】
本书内容丰富,解读生动,行文流畅,语言自然,可以令读者充分感受到曾国藩家训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中国古代文明之精华。
出版社:
精装:
语种:
ISBN:
条形码:
品牌:
定价:98元
【作者简介】
郦波,男,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
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等;2014年7月,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担任嘉宾;2016年1月,加盟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第三季》担任导师;2016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担任嘉宾;2017年8月,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五季》担任大学士;参加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担任导师。2018年8月8日,担任评委的综艺节目《国学小名士》第二季播出。
【书籍作品】
郦波2008年2月东方出版社《郦波评说千古爱情-五代前的那些爱》;
2008年8月东方出版社《宋元明清那些爱》;
2010年7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
2010年8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救时宰相于谦 : 央视百家讲坛-大明名臣系列》;
2011年4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2011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社《王世贞文学研究》;
2012年1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2017年5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下)》;
2017年9月学林出版社《人生自有境界》、上海人民出版社《人生自有境界》。
【电视作品】
CCTV-10《百家讲坛》:《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大明名臣:海瑞》、《曾国藩家书》
【第二部分】《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是200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成晓军,唐兆梅整理所得。本书主要从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曾氏家训和家书等内容,是一本非常有史学价值的书籍。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
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
【作者简介】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 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原文内容】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
的程式。
⑦鹜(w`u):乱跑,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收藏整理于2018年8月9日星期四农历戊戌年六月廿八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