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睟面盎背”:孟子的养生修身学

(2023-07-21 17:41:55)

“睟面盎背”:孟子的养生修身学 

2016-12-21 10:41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1/04f11f3430d047a3ad0a1c392094e35e_th.jpg

气的思想盛行于战国时期,孟子的书中有诸多反映,如论“夜气”、“浩然之气”等,这些内容构成了孟子独特的养生修身学。从《孟子》中“睟面盎背”之说,可见孟子养生学的身心生理机制。

孟子说,君子虽然对拥有广阔的土地、众多的臣民也会动心,但并不以此为乐,而会把天下治理得太平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过,君子所追求的最高价值仍不在此。

君子以天命之xing为最高追求,即便是盖世功勋也不能对此有所增加,即使是穷居陋巷也对此丝毫无损,因为至善本xing乃是上天所赋予。天命之xing 主要体现在仁义礼智四个方面,在内心生根呈现为至善的流行,而至善的心xing状态,必然会生发出一种清和润泽的气色,表现在容貌上、充盈在后背上、畅通于四肢,即所谓“睟面盎背”。这样的君子即便不说话,其清通和润的身心存在之场也自然会赢得大家的信任。

牟宗三在《圆善论》中认为孟子此段中谈到的“所欲”、“所乐”、“所xing”为人生三种依次升高的境界。“所欲”为富贵之类的感xing欲望,“所乐”为治国平天下之类的道德事功境界,“所xing”相当于冯友兰四境界中的天地境界。这种最高境界,实际上是一种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类似于宗教所追求的神明境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1/fff7d3f6210c4d4a8a9fd67af1d3f818_th.jpg

西方哲学常把本体与现象、身体与心灵二分,中国哲学则主张体用不二、身心一如。孟子所论“睟面盎背”就是典型的体现。

人的很多疾病实际上都是长期以来心灵情绪失调积累所致,而不良情绪的发作是对身体的伤害,日积月累,便会使气机郁结于上,久而久之,烦恼习气缠绕于心,固化堵塞头脑,并流露于面部,显得愁容满面、郁郁寡欢。面部不舒展、气脉不通,还会带来背部的僵硬酸痛,用气功的术语讲,即督脉不能与任脉很好地连贯通畅。

要打开心结,孟子以为必然要上达天命之xing,归复到清静平和、中正不息的至善本性。这其中修仁德又是首要——仁是人心生生之德,也是天地自然生生之德。只有做到心神安定清静,大道才能显现生发。如此修德修心,贯通天命之xing,是生命的开展和豁显,任督二脉前后上下通贯的同时,不但身体上下气机升降循环通畅,也必然内外通畅,一身之气与宇宙元气通贯。有了宇宙生生不息元气的滋养,人的生命力自然旺盛,健康长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1/26745c3d4d6345c8b5feab7166c1ecf6_th.jpg

孟子“睟面盎背”之说深刻揭示了道德、心灵与身体气机的内在关联,体现了儒家养生修身的特征。虽然真正做到“大行不加,穷居不损”的大丈夫气概很不容易,但无论如何应有此种精神志向。只有这样,生命才能真正生根,才不至于在艰难困苦面前摔倒。

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翟奎凤,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转载请注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