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2022-12-02 09:32:22)

1994.3万次浏览 · 2110篇文章查看话题 >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读《论语》,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性和人文素养修养,在中国古老的智慧当中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学而时习之”,每日实践《论语》中的智慧,做到知行合一,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陈昌文老师

书就是我们的捷径,一定要去读。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打磨自己,这个东西你要从根上,从心念上去解决。

——陈昌文读书社群编辑姐姐

大家好,这里是星宇说(论语),关注我,每天认真学习一篇陈老师写作的《解读论语》读书笔记,以及分享我自己的学习与实践体悟。

今天来大家说一说,为什么我心心念念要学习《论语》呢?

陈老师说,读《论语》,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性和人文素养修养,在我们古老的智慧当中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学而时习之”,每天都要学习《论语》,每天都要实践《论语》中的智慧,做到知行合一,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陈老师读书社群的编辑姐姐说,书就是我们的捷径,一定要去读。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打磨自己这个事情,要从根本上,从心念上去解决。

所以,我的人生太需要《论语》这个精神食粮了,我太需要这个正能量的思想来充电了。《论语》是君子之学,它的思想讲究勤奋,讲究诚恳,讲究仁义,它是顺应天道的学问,它是走正道的学问,它是告诉我们正确地做人、做事的方法合集。

陈老师说过,邪恶的人一定会倒霉,并且,一个人的思想不正,就容易被周围心术不正的人坑。所以,我们要向君子学习,用《论语》来正三观,走堂堂正正的大道,只有价值观正了,人才会开心。而且,学习《论语》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坏人,这个社会上恶劣的东西,都会被《论语》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给过滤掉。

陈老师说,古代文化的伟大之处,就是大多数道理都是用来教人做君子的。《论语》就是正能量、正义的王道思想,是为天下人考虑的,它教育我们永远只做好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不做坏事,才是真正厉害的人。陈老师说,《论语》改变过他的命运,他只追求本质的生活、思想和原则,他只追求根源性质的东西,也就是这个东西存在几个世纪了,他就尊重、执行,所以他严格按照《论语》的思想来做人、做事、工作,并且用《论语》的智慧来帮助陈老师读书社群的学员把生活过得好。

我们都知道,生而为人,无论是上学、工作还是生活,遇到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品行、心性、素质的问题,所以读《论语》,就是修心的,可以提升我们的心性和人文素质,正心正念正三观,从中读岀人格自信和修养自信。

那市面上这么多解读《论语》的书和课程,为什么我要选择跟着陈老师学呢?

因为我的智力低,其他作者写作的解读《论语》系列,我买过,但都读不下去,那些书不是以经解经、晦涩难懂,就是故事不贴近生活,读来枯涩无味。在加入陈老师读书社群以后,我发现陈老师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是一个实践主义者。在他目前写作的,对我们读书社群学员发布的21本书籍的文字里,他都是写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商、为人处事的心得,所以无论是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还是历史人物传记,陈老师追求的都是实践体会,追求的都是用古人的智慧指导现实行动,而不是在书上做学问,所以,他写作的《陈老师解读〈论语〉》这本书里,都是落地的智慧,正如陈老师说的那样:力求每一个跟他学习《论语》的伙伴,在生活上、事业上、做企业、创业上,都得到日日提升。

陈老师只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去讲解《论语》,逐字逐句的把每一个字给我们讲透彻、讲明白,而且他只讲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事的案例、工作案例、商业案例、创业案例,其目的就是要让任何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懂他的讲解。所以陈老师写作的《解读论语》,读起来简单易懂、睿智幽默、酣畅淋漓,字里行间都是一针见血又朴实大方的话语和笔锋。

陈老师告诉我们,在读书社群想要学到真智慧,就一定要放弃自己错误的偏见,看到好的观点,要从善如流,知行合一,每天都要学习《论语》,每天都要干活,带着《论语》里的智慧,去工作,生活,待人接物,娶妻生子,相夫教子,经营家庭,开公司创业,做企业搞管理,在现实生活中检验真理,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

记得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觉得找不到头绪,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解决,那翻一翻《论语》,一定能带来巨大的启发。你看过的很多书,可能都是对《论语》当中某一句话的一个注解。

我对这句话深有体悟。

小时候,我是不怎么爱读书的,但人长大,随着工作和人生经历的挫折增加,我感觉好像有什么不对劲。我发现一些网络平台、电视剧、文章总在释放焦虑,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在误导我们年轻人。当然,我就是其中的受害者。就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会潜移默化地随大流,成为了韭菜,盲目跟随外界去追求物质,进行提前消费,学会了外在去攀比,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偏执、浮躁、不求甚解,常常还会跟风组团抱怨原生家庭,抱怨老公。

这让我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的头脑里全是垃圾。所以,我生起了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以前我想通过瑜伽来“修身养性”,想通过冥想练习学会放下一切,但几年过去了,我仍然觉得不如意,因为面对现实生活,我还是手无足措。后来在陈老师读书社群学习《论语》后,我才知道,我的一切的痛苦都是源于无知。

苏格拉底说过,无知就是罪恶。翻开《论语》我才知道,我因为不懂人性,所以就不懂得《论语》中“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不懂得过滤垃圾信息、过滤坏人,以至于好的学不会,坏习惯、坏思想学了一大堆。我因为不懂为人处世的智慧,就不能够发现家人的优点,才常常生出了抱怨的情绪。我不懂得“绳锯木断,滴水穿石”就是天道,做任何事只要不一心一意,不懂专注聚焦,就不可能让内在的情绪好、精神好,以至于不可能把工作做好,把生活过好,把性格修好。不懂所谓的“修身养性”,其实,不是逃避去做什么冥想和瑜伽,而是就在生活中做苦行僧,通过孜孜不倦的工作来打磨自己的灵魂。

真的,翻开《论语》,我找到了人生的答案,豁然开朗,幸福就在我自己手里。

2021年2月,我加入了【陈老师解读论语】读书社群。在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开始有所改变了,我至少明白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就是当我对现状不满的时候,我会去反省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我知道了,任何事情出问题,跟别人都没有关系,一切都是我的错,我要尽快想办法去解决。因为君子的思想就是凡事向内求,而不是去指责别人。

所以,我更加坚定了,我得每天从《论语》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来武装自己,把过去错误的思维都一一清洗干净,要筑起思维防火墙,隔绝外界网络上那些扭曲的价值观入侵。

陈老师说,很多人以为别人成功是有什么技巧的,其实本质上是他们的品行、心性、素质的问题,而不是技巧的问题。比如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数十年如一日刻苦努力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比如不懂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道理,总是想今天做点事情,明天就有收获,急功近利。比如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老师告诉了他方法,他并不能勤而行之,而是听了就听了,根本不干活。但是过了几天,他们就想有收获,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很多人不能成功。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我做什么事情都是急躁的,都是求结果的,比如跳健身操,坚持不到3个月,看不到体重下降就放弃了,抱怨是健身操动作编排不好。比如,学习二胡,不能做到天天练琴,所以有些曲子总是演奏不好,然后就怪是我的二胡质量不好……而学了陈老师写作的《解读论语》以后,我才知道,君子做事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所以,我又一次得到了醍醐灌顶的思想纠正。

另外,在读书社群陈老师经常告诉我们,不要去理会那些网络喷子,说什么《论语》过时了。因为你没有资格去批评那些知行合一的牛人。你想批评别人,请问你超过别人了吗?嘴巴上超过,没有用,要实际的超过。所以我们学习一定要谦虚,对待比我们有本事的人,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听话、照做、执行。因为《论语》的思想是讲究要求自己的,即:

我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我的人格修养如何?我的日常小事是不是做好了?《论语》的思想不太关注别人,都是要求自己的,也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自己没本事,天天怪别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一切事,都是自己内部的原因。比如,我们交友不慎,遇到的男女朋友贪慕虚荣、虚伪狡诈、满嘴谎言、好逸恶劳,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说明我们眼光有问题,对人的判断力有问题,所以,一切事情的落脚点都是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的智慧,这个就是《论语》的厉害之处。

陈老师经常在读书社群公开课上说,君子,都是从日常行用做起的。圣人为什么厉害?

因为他们的日常行用的小事做好了,做人的道理,都做到位了。比如做到早睡早起,时间就会比普通人多;比如做到锻炼身体,身体就会比普通人好;比如长久的做好一份工作,就会获得复利效应,然后成功就会实至名归。

果然,大道至简。

所以,每天,我们几万个学员在陈老师读书社群自发地听课、学习、实践、反省、总结、继续前行,都是为了自己成长,为了从古人的智慧当中汲取营养,获得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帮助。我们步入社会以后,无论是工作、创业、为人处事,还是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家庭和睦,这些事情都是需要智慧的,我们不得不学习。

所以,我就是要求自己要浸泡式地在陈老师读书社群长期学习,和一群虔诚感恩、尊师重道、执行力强的高能量伙伴们共同成长。

我要求自己每天朗读、背诵《论语》,锻炼自己的普通话和演讲能力,同时“温故而知新”,每天都要带着《论语》的智慧去工作和生活,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个小细节,真诚待人,经营好自己的家庭,陪伴好自己的孩子,辅助好自己的老公,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能做到这些,那我就太幸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