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拔本塞源”论

(2020-02-27 16:58:28)
王阳明在给顾东桥回信的后半部分,论述了有名的“拔本塞源”论,从“良知”说的立场上明示了理想世界的极致,并以儒教最高道德“仁”为基础的,恳切地论述了万物一体思想。儒教的万物一体思想最初出现在《礼记·礼运》中,也可以说是《庄子·齐物论》中万物齐同思想儒教化的产物。万物一体思想进入宋代后被发扬光大,孔子“仁”的思想被广泛接受,儒教的理想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被称为宋学之祖的周敦颐首先论述了万物一体思想,其门人程颢提出“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万物一体之仁为圣学之根本。后来,程颐及张横渠、陆九渊等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万物一体思想,王阳明又从“良知”说的立场上将其集大成,在《拔本塞源论》中充满激情地论述,期望能够从根源上去除世人的功利思想积累下来的弊端,激起一股济世救人的豪情。王阳明认为,为拯救被功利思想蒙蔽的世人,各种学术思想不断兴起,但是都没能达到这一目的。而人们只有彻悟“良知”说,才能一扫弊端,成就万物一体之心,济世救人。“拔本塞源”(出自《春秋左氏传》昭公九年)的意思是“拔掉树根,塞住水源”,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从根本上改正错误。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可谓是名篇中的名篇,下面摘录其开头与结尾部分,请大家好好体会一下。王阳明在开头部分痛斥世人的功利思想之弊端:夫“拔本塞源”之论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将日繁日难,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犹自以为圣人之学。吾之说虽或暂明于一时,终将冻解于西而冰坚于东,雾释于前而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无救于天下之分毫也已!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他又在末尾部分这样写道: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枘凿,则其以良知为未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呜呼,士生斯世,而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士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不亦劳苦而繁难乎?不亦拘滞而险艰呼?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传习录》中卷)关于《拔本塞源论》的全文与文中论述的万物一体思想及其起源和发展过程,详见拙著《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虽然很多朱子学者都批判王阳明的学说,却几乎没有人批判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日本幕府末年维新派的阳明学学者吉村秋阳将王阳明的训示编入《王学提纲》一书,书的开头就抄录了《拔本塞源论》,可谓英明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得斋说》
后一篇:良知与闻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