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斋说》
(2020-02-27 16:50:38)
《自得斋说》(《王文成公全书》卷七)。嘉靖三年(1524)六月,王阳明应高足黄勉之所求写下这篇文章,自得斋便是黄勉之的书斋。在文章开头,王阳明首先引用了孟子的话:“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自宋代以来儒学家就提出道之深造自得,王阳明在此引用孟子的话论述自得的效果。即自得道则心安泰,心安泰则道益深,道益深则随处达其本原,因此君子以自得为要。王阳明认为,道遵循吾之本体,为先天的,而性为吾之生命,因此不可外求。世间的学者却与此相反,劳苦一生,追求辞章、训诂、技艺。并非没有人想深造其道,只是未能脱离辞章、训诂、技艺的领域,归根结底是因为以“外物”为事,即求道于心性之外,所以不能自得以达其本原。他最后写道,求道应不分动静,一刻不离,戒慎恐惧,常住不断,致其良知。王阳明“深造自得”说的特色便在于此。这篇文章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从“致良知”说的角度来解释孟子的深造自得;第二,暗里批判朱子的“居敬穷理”说。朱子之说是辞章、训诂、技艺的外求之道,并不是孟子所说的真正的“自得逢原,而深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