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1日

航
【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1.绘制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根据案例,探究不同因素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出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说出河流的常见补给类型,运用示意图,解释河流与地下水、湖泊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4.运用图文资料,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总结常见视角。
【学习重点】
1.描述水循环的过程,结合实例,说出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的判读,分析得出河流补给类型。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 |
学习任务 |
指导策略 |
旧知 督查 |
【旧知督查】(5分钟)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呈南北狭长分布。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年均降水量不足0.1毫米,被称为世界“干极”。 (1)从地形和洋流的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狭长分布的原因。 (2)分析阿塔卡玛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原因。 |
1.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一人一题。
2 3.黑板上先做好的先批,以便让做错学生及时自主反思纠偏,讲评时由他说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补充。
|
学习活动一 |
【问题引领】 1.在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水循环中,共同具备的水循环环节有哪些? 2.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分别参与了哪种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登陆的台风夏季风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 【知识建构】
背诵考点一 【探究活动】
1.
2.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多沼泽的原因。
|
1.教师巡视:学生默写状况,实行走批; 2.背诵完成后,检查学生问题引领的掌握情况。 3 .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画出三种类型水循环示意图,标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4.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读题,学生先自主分析成因,再与小组成员交换意见。 积极上台展学。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
学习活动二 |
【问题引领】 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补给时间为? 4.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于我国什么地区? 【知识建构】
背诵考点二 【探究活动】 1.如图所示,以下为我国四条河流的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说出四条河流可能的主要补给来源与其分布地区。 2.读图4-4,说明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变化与流域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3.利用该图,说明湖泊和水库(人工湖泊)对河流径流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
1.教师巡视:学生学习状况,适时个别抽查指导; 2.先背好学生可同桌互相抽背,看谁掌握得既快又好,教师适时个别抽查指导。 3.请四位同学分别判读示意图,说出其补给来源与分布地区,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并进行读图指导。 4. 请同学分别描述洪水期、枯水期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的高低,并说明两个时期湖泊对河流起到的作用。 |
学习活动三 |
【知识建构】
背诵考点三 【探究活动】 辩一辩:长江和塔里木河两河的水文特征有何不同? |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小组分别列举长江、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请两位代表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补充。 |
课堂 小结 |
1.尝试自主搭建知识结构 2.建构完成后,能回忆出每一知识结构中具体所学内容 |
引导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归纳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
课堂 反馈 |
1.完成课堂反馈题(10分钟) 2.好中差3人做选择题,1人做读图题 3.做错学生不做其他试题,针对错题自纠,讲评时由他说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补充 |
1.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学情,并有目的地做好个别辅导,黑板上先做好的先批,以便让做错学生及时自主反思纠偏。 2.预设学生不会做的难题,设计变式训练题,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与常用模型。 |
【知识网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