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况——徐旺:从如皋中学看优生培养
(2025-03-29 12:19:28)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在培养优生方面,如皋中学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并取得了骄人成绩,试分析以汲取经验。一方面,如皋中学设立“嘉禾班”,面向初中选拔前5%优秀生源,构建“初高中贯通+竞赛高考双轨”培养体系。学生到初三结束完成高中核心课程学习,高一集中进行学科竞赛培训并完成参赛,高二起全面转向高考备考,并依托强基计划等专项招生通道精准突破。另一方面,为突破县域竞赛资源瓶颈,学校实施双引擎师资策略:对内孵化本土教练,鼓励青年教师术有专攻,努力获取国家级教练认证;对外引入有经验有人脉的奥赛培训导师驻校指导,与顶尖名校共建联合培养机制,形成“基础课程校内夯实+专题攻坚专家引领”的特色模式,为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范本。这是如皋人在面对县域高中培优方面的探索。在如皋中学学习期间,与季校长、冒副校长、年级主任李世峰主任、葛剑锋主任等多次探讨过培优话题,深深感觉到,无论是办嘉禾班还是办创新班,培优不容易,但培优也没有秘方,总的来说,就是选对的人,做对的事。选人,就是教师和学生团队的组建。教师团队方面,最好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班主任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培优能否成功,班主任在某种意义上起决定作用。望江二中曾尝试过在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中选择中青年或50岁以上教师当班主任。仅从高考结果看,班主任能力是核心,与教师学科属性关联不大。培优团队可以由学校根据校情确定,但最好由班主任来组建团队,学校把关。因为教师团队是班主任邀请的,不管是出于感情因素,还是基于相互信任,在以后的管理中班主任的核心与协调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团队成员相互之间要能配合好,并熟知各自具有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家既可扬长避短又能相互提醒。但要想出好成绩,仅凭学校教学团队力量还不够,需要动用一切校内和校外的教师资源。县域中学教师平时忙于教学,教研意识不强,且能接触到的优质教研资源有限,这导致他们在学科重难点上钻研不深。因此,专题式讲座辅导与阶段性的总结,或主题与概念的深度挖掘等,需要这种资深专家资源,尤其是进入二轮复习提升阶段。学生团队方面,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选拔。望江二中尝试过文理分班后拔尖组班、中考前后组织自主考试录优组班、自主考试与中考成绩结合录优组班以及根据中考成绩录优组班等形式,这几种形式基本上都能把优秀学生遴选出来。县域中学培优团队的人数不宜多,30-40人的班额较为合适,这样,教师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能相对一致。即使在非毕业班阶段,北清目标生的人数以不超过15个为宜。师生人选确定后,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制定培优方案。哪些同学各个学科齐头并进,哪些同学有什么学科在哪方面有跛腿,跛腿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在方案中都要清晰呈现。尖子生往往个性鲜明,优缺点分明,方案要共性与个性兼顾,一生一策,包容个性,关心其身心发展。对于培优对象存在的跛腿问题,坚定开展一对一培优!因为这样辅导,精准且见效快。一对一方案要详细,包括时间、地点、辅导老师、学习任务、效果检测等等。方案应根据学生的变化来做调整和优化,方案要根据新问题新情况做适时调整,不能一成不变。培优辅导绝不是老师找一套套好题给学生做,然后点评讲解。给优生辅导前,教师与学生都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知识和方法系统化、网络化,做到知识脉络了然。辅导要去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辅导方向。比如,把辅导对象一段时间内做的试卷集中起来比对,跟学生一起来分析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得与失,找出他的症结与知识堵点,确定下一步的主攻方向,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减少盲目的做题量,问题导向去选题,精准练习。又比如,教师建立自己负责辅导的学生的跟踪错题集,教会学生充分利用错题去反思总结等等。优生要有独立的教学进度与测试评价体系,不能让他们满足于与同年级其他同学的比较之中,应多与其他学校同等水平的学生横向比较。同时,要注意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他们上课和学习方式不能是单纯接受性的,而应是灵活的。可以听老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后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老师来答疑,或者更进一步,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习等。集体辅导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这些方式。培优对象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弱项,哪一块有问题,哪种方法没掌握,哪种考题有心理上的恐惧等等,这些就是老师要帮助克服的地方,让每次培优辅导都有效果。培优并不只是学科知识的补缺与扬长,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深刻性也非常重要。同时,老师也要注意跟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学生交朋友,关心其身心健康。学生有了自信心,也有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加上强大的心理和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需要爆发时,学生就会有稳定的发挥。就我县而言,望江二中积累了一些培优经验,但欠缺体系。个人认为,培优方面要想突破,还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培优团队怎样能做到专班,集中精力于培优教学?现在通常情况下,培优班的教师都是校内能力突出的教师,他们往往既带班主任,也会兼平行班教学工作,既要忙班级管理中的琐事,又在教学中兼顾两种教学进度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每天疲于应对,精力分散,无法花大量时间去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效果往往打折扣。同时,在对尖子生的辅导过程中,也很难完全执行一对一的培优辅导。因为对这些学生的辅导,需要老师跳进题海去,收集大量的信息,从而更有效更精准地解决问题。因此,培优团队不参与平行班教学与管理,集中精力于培优,应该是最有效的,但困于师资,不易实施。其次,奥赛和强基辅导老师能否专门化?有过奥赛辅导经历的教师都知道,哪怕是做一道题,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然后才能分解讲授给学生,更何况还要有大量时间去收集整理往年试题,以及研究奥赛的路径和规律。同时,对名校的强基辅导进行跟踪,收集研究历年名校强基的试题,并归类整理,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想要认真开展这项工作,就需要专人去做这样的事情。学校能否得到支持,有计划的引进研究生,培养这样的竞赛辅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