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李力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
(2024-05-07 16:58: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美术教师(李伟老师)在欣赏课堂对学生话语的引发,出发点肯定是指向了自己备课、教学设计确立的已知答案。也就是说,引发,是教师预设的美术欣赏主题的“正确答案”。然后,通过相应的问题驱动引发学生的表达。学生回应如果与正确答案相符合,教师会给出正面评价。然而,当学生对作品的描述和分析不是一个指向确定好的已知答案(正确答案),而是更加开放性的问题时,教学目标就不再是要求学生识记本欣赏主题相关的美术学科知识,而是指向理解、应用、建构和用思维方法等高阶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对话从以往低水平对事实性美术知识的识记,走向了对于美术文化的概念性理解。教师(李伟老师)认可学生的不同答案,并要求学生提供理由比较各自的答案,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因而,在这一课堂话语结构中,教师(李伟老师)并不急于直接评价学生对作品描述、分析的回应话语,甚至不急于做出任何有实质意义的反馈,有时候甚至可能仅仅是用了“啊、嗯、哼”等语气词,来推进了课堂对话的继续深入。
因而,在这一课堂话语结构中,教师(李伟老师)并不急于直接评价学生对作品描述、分析的回应话语,甚至不急于做出任何有实质意义的反馈,有时候甚至可能仅仅是用了“啊、嗯、哼”等语气词,来推进了课堂对话的继续深入。
前一篇:受伤住院了
后一篇:高一年级召开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