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专著——《教师如何抓德育》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一、跨界协同、博取众长,迭代完善素质教育支持机制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是教育改革的难点,从改革角度看有三个难题始终未破:一是素质教育资源的行业分布性;二是区域资源禀赋的统筹融合性;三是素质教育校内校外贯通重构的机制体系性。
宁波市素质教育“五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跨界融合和系统设计,在学科优势强劲的教育机构设立秘书处,组建核心团队。同时,成立由体育局等八部门组成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出台行动方案,锚定行业资源统筹、专家智库支撑、学科能力提升、教学改革试点、评价标准设计、课后服务组织等六个发力方向,实施“三进三引”行动,即走进高校、走进行业协会、走进“馆院厅台”等专业平台,引进行业名家、社会课程、展演平台,全面动员行业成熟平台、文艺甬军、活动品牌等优质资源参与“双减”工作,为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全过程服务。
二、一查四找、全链贯通,构建“教—学—赛”育人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有三个考量值得关注:一是系统化的设计理念,即要融合课内课后两种渠道,打通学科知识和课外拓展的衔接;二是分类分层的培养模式,即搭建立交桥,从需求或纠偏维度出发,面向人人开展兴趣培养,同时通过标准监测和过程筛选,为禀赋异常的学生提供平台;三是行业资源的统筹机制,在多部门管理框架下,与行业协会、行业机构及社会组织开展深度合作,整合成熟平台和优质资源,实施精准投放。
“一查四找”是“五中心”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即查学生综合素质画像,找名师、找课程、找赛事(活动)、找答案。宁波市素质教育平台以“一查四找”为主线,建立起摸清底数到寻找教育资源的基本逻辑,打造“一站式”的素质教育基础底盘和综合超市,并开通智能服务搜索端和咨询端,打造个性需求和问题溯源的学习方案,进一步支撑“教—学—赛”贯通式的教学改革,推动“一生一技”“一生一艺”有效落地。
“一查”是指查询学生综合素质画像。宁波市建成了学生综合素质平台,供学生和家长查询各方面素质报告单。以其中的学生体质健康和综合素质智能分析平台为例,目前已采集了全市72万多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包括体检报告内容和学校运动能力测评,同时通过与知名高校、三家医院合作,给学生生成数字化体质健康报告,并提出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和生活处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宁波市已经获评教育部首批“信息技术支撑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接下来,像这样的“数字画像”以及精准干预还将拓展到学生的艺术素养、劳动素养等方面。
“找师资”是指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画像,在综合素质平台找到优质师资。宁波市教育局与体育、文旅、文联、总工会等部门合作,聘请了包括奥运冠军、音协、书协、美协专家及教育系统名师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聘导师。目前,综合素质平台已聘请校内外导师500多名,学校和家长可通过平台与导师进行预约,学生也可以就专业发展进行线上咨询,有效缓解了各地各校课后服务师资不足、渠道不明的困境。
“找课程”是指学生或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在综合素质平台找到针对性课程。“五中心”共开发了包括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教育、视觉创意、语言表达、文明礼仪等15个门类519门课程。最新开发的《“美育PBL”百堂精品课例》《木工与产品设计3D打印》等129门精品课程及微课得到全市中小学生的广泛好评,点击率呈井喷式上升。
“找赛事(活动)”是指学生或者家长可以在综合素质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赛事和展演活动。平台初步集成了“生—班—校—区—市”“日—周—月—季—年”赛事和展演体系,学校和家长可以随时关注赛事进度和比赛情况。通过参与赛事有效调动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参与面,也推动树立了“文体展演即课程训练、现场表演即过程测试”的观念。
“找答案”是指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综合素质平台与“五中心”进行对话,“五中心”会根据专业领域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精准帮助学生发展特长。“一查四找”以目标、问题为双重导向,将“教—学—赛”一体设计、贯通实施的机制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