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方明谈教育的“道”与“术”

(2023-07-16 07:40:23)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情况
为什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道”?因为教育的本质不是轻而易举的可以悟到,更不容易在实践中做到。道是本质的东西,是原理、规律。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用语言说不清楚的,需要我们去感悟、体悟自然,有限的、苍白的语言,是难以描述道的玄妙。针对儿童的育人之道我们有时也是难以讲明白的,在我们探寻、认知过程中对这个“道”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真正的名师都是用心、用一生去探索这个“道”,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在这个问道、悟道、守道、行道过程中一定需要能坐得冷板凳,耐得寂寞,就像程红兵校长上午讲座中提到的他“人生有三大幸事:读书、思考、实践。”要有求道精神。有“道”就有“术”。什么是“术”?术是方法、技巧、技术。“术”是教你怎么做,“道”是告诉你什为么要这样做。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道,术也就容易发生变形,变得五花八门而远离“初衷”。现实中单纯求“术”而不去思考育人之道的,或者简单地将“道”变成“术”机械教授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刚才刘长铭校长讲座中那段学生“发癫式”背书的视频,每个学生拼命地想把书中每一个字都要装进脑子里的教学方法就是背道求术的做法,是扭曲的教育,是低能的求术。有句话“万不变离其宗”,万是变术,宗是就道。“术”是多变的,“道”是不变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勤于问道、不断寻道,懂得道、践行道,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使命。老子在道德经讲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道是精神和品德,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思维方式,是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建成高楼大厦,根基不牢什么样的后果都可能发生。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有道才能成更高的术,有术无道只能是普通的人。一个真正的名师不能只满足研究教学之术,而应追求术和道的和谐统一,以育人育德为教育的准绳,做到知行合一。(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微公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