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罗飞的成长足迹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日志 |
倘若将人生百年比作一幅异彩纷呈的画卷,那符罗飞人生最初的色彩怕是他笔下绕不过的遮蔽世界光亮的灰暗。1897年,符罗飞出生于文昌县一个小渔村,幼时家中贫困,生活艰苦,11岁那年,开始跟随四叔出海劳碌奔波,如无根之草,因身体不好,被工头老板打骂是家常便饭。在海外风雨漂泊的日子终于在1919年结束,在马来西亚他受到同乡校董资助得以回国,来到了当时的民国首府南京,成为了暨南学校的师范生,在此期间也曾登上前往日本的航船,怀着军事救国的理想前往日本学习军事。
1922年,符罗飞顺利考入了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开始学习西画。一年后学校停学,他迫于生计前往暨南学校商科女子部教美术,这是他人生中初次接触教育工作。此时他逐渐认识到旧中国“艺术空气实在沉闷”,在很多人眼中美术无关重要。他决心改变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
1926年,新文化运动思潮铺天盖地时,符罗飞正式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之后,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带领工人武装参加战斗,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到追捕。为了避难与成就艺术梦想,他决定前往艺术之都法国巴黎避难并深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29年,他因哮喘病不得不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停留。他进入了当地陶瓷工艺学校学习,之后顺利进入了那不勒斯皇家美术学院,继续与铅笔墨水油画为伴。
符罗飞1936年作品《林下》
在意大利他深受那不勒斯画派影响,力主写实,强调“艺术不仅能反应社会现实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又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和各种流派艺术风格。”
心系人民的丹红:
从学院画派走向为民写生
直到卢沟桥烽烟燃起,符罗飞在异国他乡的日子不再平静如水。他将手中的笔,化为一柄桀骜长剑,毫无保留地刺向那些敌人。在意大利他作画讽刺法西斯当局,又在课上宣传共产主义,不久便被遭到孤立与迫害,最终几经周折终于平安归国。
这位“留学意大利归来”的大师,起初时仍习惯地用西画常见的油画表现,除了最早的抗日画展另外几次选择的内容也无外乎自然风景,静物描绘。当时文艺界不少人认为这样受学院风格影响的作品显然脱离中国现实太远。
符罗飞开始静心沉思,闭关修炼。他最终走出了象牙塔,走出了欧洲学院,他走向人民大众,人民需要声音,那些旧社会腐朽的黑暗的肮脏的需要人来揭露与批判,刀剑的杀戮往往伴随着牺牲,那些深不见底的阴诡地狱又何尝不是沾满鲜血。艺术家的工作应该是“伟大的”“正当的”,今日中华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千千万同胞在努力“活下去”和“好好的活下去”,艺术家不该视而不见,艺术作品的题材宗旨,就要从这里出发,这样的作品才会被人民和历史记住。
符罗飞作品《一元一粒米》
于是他选择了成为一个
“人民艺术家”,这是他人生中一次艺术与思想的重大转变。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钟敬文教授曾在华商报上发表文章评价符罗飞“抓住了艺术主要原理的人”,他在文章里写道:
符先生的这些小品,素描,正是紧抓住我们当前火辣辣的现实的这种成就的核心的表白。……它(这些艺术品)要叫天真而纯良的人,对人生、对世界,更加清醒,更加关心,更有勇气和决心去为真理服务。
广州解放之初,符罗飞(前排左二)参与香港“人间画会”同仁与广州师生座谈
1946年,中共地下党组织指定廖建祥与符罗飞取得联系,安排他重新参与到党的工作中。至此,这个当年四一二大屠杀的幸存者,经历了20年的辗转漂泊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终于又找到了党组织。1948年4月,符罗飞在香港周而复的房间里参加了重新入党的仪式。但早在1926年,这个青年画家的心中已经常见那充满希望、壮烈辉煌的红色。
盎然生机的翠绿:
是艺术家更是师者
符罗飞晚年再度成为一名美术老师,他的心中好似有一团熊熊烈火,以极高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对待着自己的工作,无论生活的艰辛,病痛的折磨都不曾将其浇灭,如同新草初生,一抹青碧,生机勃勃。
艺术传情,创作表心,寸心所系家国与人民。即使新中国成立后,他仍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时代脉搏,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的源泉,他深入农村工厂,笔下有秋收春种,有建设中的广州钢铁厂,有繁忙的荔湾码头,热火朝天搞建设的新中国一如他多年前梦想中的热情红色,这些豪放欢快、明亮壮丽的画又进一步丰富了他的艺术作品风格。
符罗飞作品《海南文昌村景》(1958年作)
精益求精,永无止境,任教数十载,不断上下求索。符罗飞本人一直是学美术的,但是并不代表着他所在的建筑系他是一个“门外汉”,也不代表着当年调任是草率和随心所欲的。他下了功夫去学习建筑,经常结合建筑专业的实际灵活运用。他的学生林其标曾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符罗飞的教导:
符老教导我们要认识到建筑艺术的特点,建筑艺术与造型艺术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区别。他从哲学美学结合的高度上教导我们认识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一个完美的建筑,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统一的……
同时值得肯定的是,作为一个教师,他有着极高的学术水平。青年时期,他在南欧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赛会时,三幅作品全部入选,成为该赛会第一位入选的中国艺术家,被意大利评论界称为“罕见的心灵画家”。他接受过不止一次正规教育,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教育变迁,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些都使得他面对教书育人这件事上得心应手。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十分擅长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他对学生向来喜欢循循善诱,善于因势利导,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有感而发,“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
华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退休教师陈天泉曾回忆符罗飞这样教导自己:“画画之大忌其实就是放不开,你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要画出自己的风格,要正确理解,意思是要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不要随便对人讲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以免误解。”这也深刻影响了陈天泉,使得他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较为厚重、大胆、中西结合的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