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交流”主题教学研究
(2021-02-23 10:37: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主题研究 |
教学设计题目: |
《植树问题》 |
我的设想: |
一、图片导入:用校园中的实际图片导入,关于植树你都知道些什么?关于植树你还有哪些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引入起来更自然。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1.大胆猜测,引发认知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只有有认知冲突的课,上起来才更有价值,探究起来学生才更有兴趣。借助操作,探究规律。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化繁为简;教师演示,直观感知;合理推测,填写表格,感知规律;归纳概括,理解规律;即时现固,强化规律;通过这样从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体验,生生交流,切实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三、运用规律,验证例1:得出规律后,回归利益。追问最开始猜测错误的同学。让其说明原因,深化理解。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这样的一题一得,不断深化、巩固新知。 五、课堂小结。在研究植树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画图”、“化繁为简”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
学习资料: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改进建议: |
1、“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交流”学生交流模式的指导; 2、注重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3、重点强调是“两端都栽”情况下的植树问题。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之前先给学生实物图作为支撑; 4、注意对生成性问题要及时有效处理。 |
课堂实施: |
1、画线段图理解20米、30米、35米、40米、45米、50米......每5米一棵,可以种多少棵树?你是怎么画的?给出学生模板。 2、不用画线段图,填写表格,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借用北派名师张齐华《倾听力:儿童学习的底层素养》,出示小组合作交流模板:三人一组讨论之后评价。 |
教学反思: |
1、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重难点较突出; 2、“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交流”回答问题每步走的不是很扎实; 3、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不是很及时、有效; 4、课堂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 |
问题研究改进设 计: |
1、出示学生展示模板: (大家请看,我是这样画的:_______,我这样画的原因是/道理是:因为______,所以一共要栽()棵。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谁有不同的意见?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是:______谁有补充?我来补充:_________) 2、小组合作,生生交流模板: 我们小组内其他两人学习单是这样填写的:______,他们的理解分别是:_______,我的理解是________,最后我们小组达成的一致结论是:_________。 |
研究资料: |
课标263页:《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即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指出,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外显行为、可观察的活动(如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而且也包括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是学生成为主体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 一、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二、为学生设计有助于促进思维的问题;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四、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
改进实践与总结: |
1、“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交流”,学生能较好地按照交流模板回答问题,进行交流,但学生缺少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2、课堂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