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卉摄影杂感(四)杂谈光和影

(2018-11-19 00:04:53)
标签:

花卉

摄影

杂谈

分类: 摄影及PS杂谈
花卉摄影杂感(四)杂谈光和影

23  荷包牡丹  清早阳光柔和,角度很低,逆光拍摄

 

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这是从小就知道的摄影知识,但是要把它真正的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刚学摄影时,满足于“今天去拍花,光线条件这么差,我也拍清楚了。”光线差也能拍清楚应该说是一项摄影的能力。但是,现在的摄影器材早已能不借助辅助光,就可以在雨天、室内、夜晚等弱光情况下,把看到的东西清晰的拍摄下来。对于一些纪实类的照片来说,在弱光条件下能拍清晰是成绩,但在艺术类的花卉等摄影中,我们的目标就不能停留在仅仅是能把东西拍下来、拍清楚上。光、影是照片的精神,恰当的用好光就是增强摄影作品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技法。因此现在除特殊情况,没有阳光的天气我一般不出去拍摄花卉,因为即使勉强拍了,过两天再看,还是把它作为废片处理。


拍摄同样的内容,因为“光”不一样,照片给人的感觉会大不相同。试以下面的图为例,我刚开始学习花卉摄影时,在一个阴雨天第一次见到了荷包牡丹,非常高兴,当时觉得花上枝上挂满水珠,拍摄效果很不错,但同上面图23阳光下拍摄的荷包牡丹相比,优劣立刻可见。那天还拍了一些牡丹,除了在后来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中,以“风雨牡丹”为题表示哀悼外,就再没给别人看过。


花卉摄影杂感(四)杂谈光和影

24  荷包牡丹 阴天拍摄

 

不同的拍摄追求,不同的拍摄主题,对怎样用光有不同的要求。对我们常见的花卉、风光摄影来说,用光,主要还是要用好阳光。


花卉摄影特别讲究影调唯美,因此用光宜柔不宜硬。早晨阳光柔和,偏黄,中午则较硬,偏蓝,夕阳时分阳光偏红,薄云时比晴天的柔和,冬季的阳光又比夏季的柔和。不同光线拍出来的效果当然不同。现在我更多的是早早出门,选择在日出后的23小时内摄影,这时阳光的强度、色温,以及环境、风的影响等更适合花卉的拍摄。中午前后,特别是夏季,光照太强,反差强烈,不容易表现花的柔美;傍晚时候,花朵经过一天的日晒,是否能拍,就要看花的体质了。图25的白芨,颜色鲜艳,我都是在清早赶到公园拍摄的,拍了一会,阳光强烈了,再拍就感觉效果不好了,只有停下到第二天再拍。

 

花卉摄影杂感(四)杂谈光和影

25  白芨  清早的阳光下侧逆光拍摄

 

光有不同的方向。顺光拍摄,光线均匀,颜色鲜艳,成像清晰,但是反差弱,画面不容易出彩。逆光、侧逆光拍摄,暴光准确的难度增加,但光线清晰的勾划出花卉轮廓线,能更细腻地表现花的质感、层次和瓣片的纹理,阳光透射还使花瓣和叶片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感,能使平淡无奇的画面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其中侧逆光更是花卉拍摄中常用的容易出彩的光线。但侧逆光也不是万能的,它适合花瓣平滑、有纹理的花卉,如果没有纹理变化,容易形成过暴感觉,再有紫薇、粉花绣线菊一类的花卉花瓣小、褶皱多,用侧逆光极易使花瓣显得零乱,使用时也要注意。

 

花卉摄影杂感(四)杂谈光和影

26 马蹄莲  侧逆光拍摄,花芯处半透的光给照片增加了韵味。

 

用阳光拍摄,光的角度、强弱、色温等等都会受太阳运行规律以及云层(天气)的影响,时时在变化,好多时候需要在拍摄地凭经验判断,过一会是否会有合适的阳光,为了拍到理想的照片,是否值得等待,有时还要靠运气。例如风光片中的耶稣光、局域光,往往是稍纵即逝,就要凭运气和经验。我拍下面的紫露草与食蚜蝇照片中的阳光,就是等来的:发现墙角阴影中有株紫露草,但在不远处却有阳光,从太阳运行规律和环境来判断,感觉有20来分钟阳光就能移到紫露草上了,那是我第一次遇到盛开的紫露草,因此觉得值得等待,幸运的是不但等来了阳光还因为阳光引来了飞舞的食蚜蝇,我是以逸待劳,抓紧机会拍摄了一组比较满意的照片(更多照片见前几天的博文《花卉—紫露草及食蚜蝇》)。与朋友闲聊,他们在自然条件下拍风光片、人像片时,为了得到合适到光、影,也都有类似的等阳光的经历。在跟团旅游时没有选阳光、等阳光的机会,也是不容易拍到好风光片的一个重要原因。

 

花卉摄影杂感(四)杂谈光和影

27紫露草与食蚜蝇  等来的阳光

 

在阳光下拍摄,特别是在用逆光拍摄时,要注意把握好整个画面的光比,以及明暗的对比和协调,准确的控制曝光。数码相机曝光的宽容度有限,画面的光比如果太大,容易造成暗处死黑,或者亮处过曝的问题,我在拍摄时,如果无法两头兼顾,一般采用宁欠不过的曝光原则。因为在后期处理中,略微欠曝还可调整弥补,而过曝则无法挽回了。


在后期调整明暗时,使用自动对比度虽然简单易行,但自动对比度是以整个画面中的最亮、最暗处为标准自动调整的,所以受限于整个画面中的这个最亮、最暗处与主体的明暗关系,因此,调整结果往往不是我们需要的,因此,如果发现用自动对比度的结果不合适,要用“历史记录”及时退回,改用曲线、色阶工具来调整。调整中还可以试试运用阴影/高光调整工具(图像→调整→阴影/高光调整工具),以我体会,阴影/高光调整工具能弥补不少拍摄时存在的暗处太黑,亮处过亮,因而缺乏细节的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RGB模式下调整明暗,色彩也会随着变化,解决办法,一是用无损可逆的调整图层,可以回头改变前几步的调整程度,取得几个不同的调整互相间最好的协调效果,二是可以用Lab模式,习惯之后,还能得到一些用RGB模式难以得到的色彩效果。

 

花卉摄影杂感(四)杂谈光和影

28 冰岛虞美人

 

在用光上我也努力探索,例如在花卉摄影中借鉴风光摄影中局域光用光技法进行的试验。我理解的花卉摄影中的局域光,同风光摄影不同,是光线只照射到花朵的一部分,最好是只照射到花芯,局域光的来源,大多是利用从树木枝叶等空隙中漏过的一小缕光,在时机上是稍纵即逝。使用局域光,突出了花朵主体,丰富了画面层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图29中,早上8时左右的阳光,通过树木枝叶空隙漏过的一小缕光,照射在花毛茛花朵的一部分上。阳光照射不到的枝叶偏暗,避开了花朵与繁茂枝叶混杂一起容易造成主体不突出、背景杂乱的困难。

 

花卉摄影杂感(四)杂谈光和影

29  花毛茛  局域光  花与背景光照的对比降低了背景处理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