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之六十三:《辽宁日报》刊登一篇我的文章

【往事回忆】之六十三:
《辽宁日报》刊登一篇我的文章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采写的一篇通讯报道和记者补拍的照片,一同被刊登在《辽宁日报》1979年12月2日头版上。
车间添“二王”
沈阳市建筑五金三厂青年工人王润昌、王洪福出满勤,干满点,早来晚走,在劳动竞赛中名列前茅
本报讯
冲压工序是这个厂的细脖子工序,在这里干活,既脏又累,而且噪音大,不少青年工人想方设法离开这里,自从“二王”来了,情况发生了变化,王润昌、王洪福都长得膀大腰圆,干活都有一股“虎”劲,真有点象亲哥俩。二人相继来车间后,许多青年人都想看看他俩怎样对待这项工作。
开展小指标百分竞赛之后,二十六岁的王润昌首开记录,把废品率由车间规定的百分之一降低到千分之一,创造了日产超过定额一倍的好成绩;二十三岁的王洪福毫不示弱,紧追不放。不久,王润昌又将废品率降到五千分之一,而王洪福也不气馁,一面拉满弓弦,甩开膀子大干,一面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并将自己使用的机床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废品率降到万分之一,超过了王润昌。厂里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他们的先进事迹,给以了应得的物质奖励。
“二王”之间的对手赛,在青年工人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纷纷提出了“学习王润昌、赶超王洪福”的口号,积极紧张地投入小指标竞赛中去。而“二王”的劲头更足了,他俩不约而同地早来晚走,为大家做好赛前的准备工作和交接班时的辅助工作,青年工人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长征路上迅跑,使全车间呈现一派紧张战斗的新气象。
最近,王润昌被授予市“新长征青年突击手”的光荣称号,他和王洪福双双被评为质量标兵。
(本报通讯员
(作者:青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