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之三:记忆中的11路汽车

【往事回忆】之三:
记忆中的11路汽车
沈阳11路公共汽车,对于在东北大马路这块长大的人来说,都太熟悉不过了。当年,在路两侧,坐落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工厂。每到上下班的时候,车流、人流浩浩荡荡,令人难以忘却的一道风景线。这条路是我们民族工业的起始地,它载着劳动大军和岁月一起,奔向人们憧憬的明天。
下面是11路公共汽车走过的那一段段不平凡的历程:
1955年,线路正式开通。走向为大北门—北海街(现骨科医院位置)。
1957年,线路延长到“毛君屯”,即“大北门—毛君屯”。
1958年,线路又延长到“陶瓷厂”,即“大北门—陶瓷厂”。
1959年,与17路汽车合并,线路走向为“万柳塘—陶瓷厂”。
1961年,取消了大北门—万柳塘一段,恢复原线路运营。
1970年,开通支线,线路走向“陶瓷厂—水泥厂”。
1981年,汽车四场成立。11路汽车由汽车二场划归到汽车四场。
1983年,汽车统一编号。市内汽车路号前加“2”字,改为211路。
2012年,线路向东北方向延长到东望北街。
多年以来,211路站名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如今,主要站点有:(括号内为老站名)东望北街—东山嘴子—金地檀悦—华晨汽车—陶瓷城(陶瓷厂)—东望街东陶路(毛君屯)—国瑞商城(钢管厂)—中铁物资集团(辽宁钢厂)—万科蓝山(电焊机厂)(建筑机械厂)—沈阳东站北(沈阳东站)—东北大马路明堂街(四德里)(汽车四场)—东北大马路新生二街(再生橡胶厂)—市骨科医院(北海街)—大北边门—第五中学—枫合万嘉(大东人民俱乐部)—横街—大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