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随笔432.南师.数典忘祖

(2023-04-09 10:58:51)
标签:

图片

育儿

文化

教育

分类: 05、读书笔记C
读书随笔432.南师.数典忘祖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中心就是自己的历史,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祖先的历史文化传统都不知道,那就是中国文化的名言“数典忘祖”,做人不可以数典忘祖。全世界有六七十亿人口,有许多国家,但是最注重历史的是中国人。希腊、埃及、印度及中国是四大古国,都有几千年的文化,可是希腊、埃及、印度,都没有中国这样注重历史。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们中国人特别注重。
  01、炎黄子孙的起源
  从上古到现在,中国分为两大系,南方与北方。北方以黄河为主,是黄帝轩辕氏的文化系统,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然后确定五谷为人们的主食。中国人过去读书,就自称是炎黄子孙。南方的祖先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所谓“盘古老王开天地”,到所谓天地人三皇,再到五帝的黄帝这个阶段,据我所知道已有两百七十多万年,这些旧的历史都有,这个观点可以代表全人类发展史的观念。而现代的人不敢承认也不敢相信我们历史观是那么的悠久。只不过,有正式记载的是从黄帝轩辕氏开始。学者们把黄帝轩辕氏建立的这个中国,称之为炎黄子孙、华夏民族,所以我们现在讲起中国华夏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
  02、尧舜禹的公天下
  后来我们的历史不从黄帝讲起,而从唐尧开始,到虞舜再到大禹,这三代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所谓公天下。勉强拿现在做比方,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这三代的皇帝都活了百岁左右,管理这个国家民族,都有几十年的经历,最后年龄大了,四个字“逊位让国”,自己退位,并不把国家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唐尧的儿子丹朱,历史称“丹朱不肖”,“不肖”不是不孝哦,这个肖字是什么意思啊?我们照相叫做肖像,这个像不是自己,而是像自己,所以就叫肖像。尧之子不肖,唐尧认为儿子不像自己,道德学问都比不上,所以不传位给他,而传给了舜。大舜当了皇帝,也不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子孙,而传给大禹。
  中国的帝王中,对于中华民族最有特出贡献的就是大禹。在尧舜阶段,中国这个土地大水弥漫,尤其在中原一带,潼关以下,河南、山东等各地都泡在水里,所谓洪水滔天,黄河、长江及全国都有水患。大禹的父亲没有把洪水治好而犯下死罪,后来大禹在九年间把全国的水利治好了,奠定了中华民族千古大业,以农业立国的基础,我们才有今天。这是大禹的功劳。可是你们想想看,黄河、长江以及全国多少江河,九年当中是怎么治好的?现在我们的水利专家、科学家,花几十年也搞不清楚。这真是个神话,也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可是神话的内涵往往是个大科学的问题。
  在中国文化史上,尧舜禹三代推位让国的公天下,就是王道政治的大榜样。后世讲到上古帝王制度以及封建的观念,都是模糊错误的认识。所以孟子有一句话要记得,“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这三代国家政治领导人,都是以最高的道德教化人民,包括了三个要点:“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谓“作之君”,是国家的领袖;“作之亲”,是老百姓的父母;“作之师”,是所有老百姓的老师。
  03、观今宜鉴古
  中国的历史,比较详细的记载是从周朝开始。《礼记》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很特别,从上古黄帝一直到周朝,史官的职位是帝王封的,但是封成史官以后,帝王不能干涉。所谓“左史纪言,右史纪事”等,在帝王旁边的史官,左史纪言,皇帝及臣子们所说的建议语言,都要真实的记录;右史纪事,帝王做了国家大事,或是亲近女色,做了什么事,都如实记下。中国古代史官的权力有这样大,这种体制也是全世界独有的。所以我们研究历史,要“经史合参”。
  再说西方文化,罗马兴起时,正是我们汉朝鼎盛时期,那时哪里有美国啊!就连德国、法国都还未成形。这个时候的印度,是阿育王之后的时期。
  为什么这一些大官都要注重历史?不注重历史你就不懂政治,不懂经济,也不懂商业;这些学问经验历史上都有。古书上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想知道未来,要知道过去,不懂得历史你怎么晓得未来?更别谈想懂人类社会文化是怎么演变的。这是告诉大家历史的大要。
  04、孔子著《春秋》
  孔子一辈子真正的学问,不是《大学》《中庸》哦,《大学》是他的学生曾子着的,传授孔门心法。《中庸》是他的孙子子思作的,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孔子的讲学对话纪录是《论语》,是他的学生们编集的。那么孔子有没有真正的著作?有,《春秋》,还有《易经》的《系传》等十翼。孔子为什么把他编着的历史叫做《春秋》,不叫冬夏呢?我在书上也提到过,这是根据天文来的,每年春分与秋分这个阶段,气候温和,不寒不冷,昼夜均长,所以春秋的意思就是平衡,秤一样的公平,这是孔子着《春秋》的深义。
  《春秋》他是只写纲要哦,没有写内容,等于是左史纪事,没有纪言;中间的历史内容是他的学生传承编辑的。《春秋》有三传,《左传》《公羊传》《谷粱传》,把内涵加进去补充说明,三家各有不同观点。
  那么《春秋》记载什么呢?记载“唯时史观”。《春秋》记载了周朝后期二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当时中央天子虽没有垮台,但诸侯之间互相吞并,道德沦丧,整个的社会国家都乱了,其间“弒君三十六”,臣子弒侯王的有三十六起;“亡国五十二”,周朝初期分封的八百诸侯,相互兼并,到春秋时期所剩无几,到战国后期更只剩下七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当时社会呈现这么一个乱象,文化道德丧失到这种程度,《春秋》记录的便是这样的情况。
  05、司马迁著史记
  再来重要的是司马迁写的《史记》。你们要研究《资治通鉴》,经史合参的目的在哪里?就是司马迁的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天,是宇宙物理世界;人,是人道。所以读历史不是只读故事,不是只知道兴衰成败,还要彻底懂得自然科学、哲学、宗教,通一切学问。“通古今之变”,你读了历史以后才知道过去、现在,知道未来的社会国家,知道自己的祖宗,知道自己的人生,知道以后你往哪个方向走,要“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提出了孔子《春秋》的内涵,也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所以司马迁平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他写《史记》的时候,也考察了各个地区的有关史料。
  司马迁写《史记》不同于《春秋》,《史记》有五种体裁,作皇帝的叫“本纪”;作宰相诸侯的,以及了不起的人如孔子,这些叫“世家”。古人说的世家子弟,就等于现在说的高干子弟,就是这样来的;其他普通一般的,就叫做“列传”。还有“表”“书”等体裁。他写《史记》这几种体裁,大都用传记体写,不像《春秋》,他这是首创,在司马迁以前没有,司马迁以后大家慢慢跟他学的。
  司马迁引用孔子一句名言,是讲写作历史的重点,“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者也”。他说写历史、写文章,如果光讲空洞理论,没有用,他用传记体来写,等于写小说一样,把一个人一辈子的思想、行为、言语,写得明明白白的,让大家看得清楚,这是他写历史的眼睛。所以我们读历史,要经史合参,要学观音菩萨千手千眼,每一只手里有一只眼睛,每一只眼里有一只手,要清清楚楚。(以上内容,由南怀瑾老师讲述。)
  活着、爱着、梦想着!更多博文,搜索:洁世界新浪博客
    
.
.
.

洁世界(编制)
海口市区气温21
空气质量指数56
黄帝纪元4720年
西元2023年04月0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