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1969至1983年

标签:
情感图片杂谈 |
分类: 05、恋上今生 |

家庭成员情况
我出生于1969年3月5日,己酉年,属鸡。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
父亲纪洪,出生于大约1944年10月10日出生,甲申年,属猴。在河北省保定市大理石厂工作,2014年9月24日左右去世,享年70岁。
母亲吴彦平,出生于1946年08月16日,丙戌年,属狗。
养母邸荣杰,出生于1942年4月30日,壬午年,属马。1974年和我父亲结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河北省保定市电力修造厂电气车间工作,2012年8月27日去世,享年70岁。
弟弟冯民,出生于1971年11月13日,辛亥年,属猪。有一个儿子,叫隆隆。
妹妹冯小光,出生于1975年10月04日,乙卯年,属兔。至今没有孩子。
以下是我母亲家庭情况:
我的姥姥,赵贵馨,1926年出生,丙寅年,属虎。辽宁省辽阳市人,齐齐哈尔市新华服装厂工作,大约2000年前后去世,享年大约74岁。
我的姥爷,吴雅臣,1923年出生,甲戌年,属猪。山东省蓬莱市人,齐齐哈尔市二附小学校,班主任。2003年前后去世,享年大约80岁。
我的母亲,吴彦平,排行老大,1946年8月16日出生,丙戌年,属狗。1968年和我的父亲结婚,1973年离婚再嫁。
我的大舅,吴光伟,排行老二,1949年出生,癸未年,属牛,知情返乡,当老师。大概2005年去世,享年大约56岁。有一个养女。
我的小舅,吴光远,排行老三,1952年2月26日出生,壬辰年,属龙,知情返乡后装卸队工人。2022年3月15日去世,享年70岁。有一女儿,叫吴铁英,2012年8月25日,吴铁英生一女儿。
我的小姨,吴艳杰,排行老四,(姥姥的妹妹之女,满月后过继给姥姥)1964年出生,属龙,甲辰年。在山海关市邮电局工作,大约1992年夏天,车祸死亡,享年大约28岁。有一子,秦川,其母亲去世时不满一岁。姨夫全名秦九强。
以下记录了我从1969年3月5日出生至1983年12月31日14年的时光。
无论谁的童年和少年都离不开家,父母对孩子的童年和少年影响很大。但大多数父母根本不知道如何做父母,就已经做了父母。然后,在享受甜蜜爱情和蹉跎生活中,带大自己的孩子。至于孩子能在这个家庭中得到多少成长,基本上是顺其自然,甚至是看起命运或者说运气。
家,对孩子童年和少年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家?
白居易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陆游说:“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也有人说:“家不仅是休息安定的避风港湾,更是由爱编制成的归宿。”
当我们渴了饿了累了,首先想到的是回家,因为有人在等你,给你留着一盏你不回来就不熄灭的明灯。
回到家了,一切烦恼忧愁就都被关在了门外。
有家,我们才有归处,有家,我们才不孤单;有家,我们才能心安。
《礼记》中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家人不只是你的家人,还是你的合作伙伴,命运共同体,是背后的永远支持者,是你孤勇奋战时的念想。
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包容体谅,还有什么难关过不去?还有什么困境摆脱不了?
《诗经》中言道:“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小小的家赋予了我们使命感,同时又给了我们安全感、归属感。
不管怎么简陋,那也是我们的一席之地,是自己立足世界的根本。
不管我们的父母多衰老,多普通,他们也是我们心里笃定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看最伟大的人。
有人等你回家,才会让我们无论身体多么辛苦,脚步如何奔波,但是心里总是充满阳光的。
村上春树说:“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


我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没有生长在温暖的“家”中,童年和少年是灰色的。幸好有阳光的哺育,寒冬之后,春暖花开。
我爷爷奶奶都是红军,当年爷爷的部队路过冀中军区,爷爷派警卫员把还是婴儿的我的父亲,放在冀中军区保育院后,他们就南下了,(据说1947年之前都牺牲了)。解放之后,保育院的其它十几个孩子都被父母接走,只剩下了我的父亲。当时冀中军区保育院的田院长就收养了我父亲,给我父亲填写资料写姓纪,意思是纪念红军。所以,我父亲的姓和真实出生日期都是不准确的。
母亲吴彦平是东北齐齐哈尔人,嫁给我父亲后,1968年5月来到保定市定居。1973年父母性格不合离婚,我随父亲,弟弟随母亲生活。
1974年初,父亲和养母邸荣杰结婚,我们一家三口一直生活在保定市列电生活区西院。养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生育,她对我不大关心,为人比较自私。我的记忆中养母从没有陪我玩或指导我学习。父亲也是军人(1962年8月至1968年8月在解放军3227部队568团),为人正直。对我非常严厉,在我犯错的时候,经常会打我,所以,从小我很怕父亲。


1975年冬天,我在列电托儿所和伙伴们一起看过电影《女跳水队员》,回到宿舍后,大家站在床头向下跳,来模仿电影里的动作,当我走到床头时,不知是谁从后面推了我一下,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我从床头摔倒地面。就这样我的左胳膊骨折,当天送到保定中医门诊部医治,但当时保定的医疗水平有限,没有专家医师能为我接骨。1975年12月15日父亲带上我,赶到了北京找到当年寄养他的冀中军区保育院田院长,她安排我在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在北京手术后,田院长派车接我到她家(中央党校大院)住了一段时间。田院长对我很好,我叫她奶奶。阎爷爷当时是中央党校的领导,偶尔会让司机带我去天安门玩。我还有一个叔叔三个姑姑,大姑姑也在中央党校工作,二叔阎会师在人民大学工作,三姑在北京大学工作,四姑在国际外国语学院工作(阎会勤、阎胜利、阎宇红)。一家人对我照顾的很好,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每天都会跑到门口和警卫员玩,看他的枪和帽徽上的五角星。
一个月后,父亲来了,要接我回保定。爷爷奶奶还有叔叔、姑姑们希望把我留在北京,但父亲不同意。最终,我又回到了保定家中,继续眼巴巴看着养母吃着鱼肉和点心。
父亲和养母都是工人,家庭收入算是不错,但我经常在家吃不饱,因此,我小时很瘦小。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母亲很爱吃鱼,所以,父亲会偶尔炖鱼。在吃鱼的时候,只允许我吃鱼头,其它部位不允许我吃。鱼尾一般是父亲吃,中间肉多的部位是养母吃。每次看着养母吃鱼肉,很馋,但不敢说。
有一次下午我放学早,从家的后院跳墙进屋,找到中午养母吃剩下的鱼肉,尝了尝,最后全吃了。结果,晚上被父亲一顿暴揍。
那之后,我经常会偷偷旷课,溜回家偷吃养母藏起来的点心。结果是满足了口感,打痛了屁股。
记得我家右侧邻居也是一家三口,赵玲是1953年出生的,比我母亲小一些,她的父母对我很好,经常会给我一些吃的。赵玲有时还会带着玩,她长得很漂亮,一双大大的眼睛。
左侧隔着一条小路,住着邻居一个老奶奶和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那个女孩好像叫君慧。我和君慧经常一起玩,每逢过春节,她奶奶都做好多糖,甜的我牙疼。几年后,她们就搬走了,好像是去上海了,之后再也没联系了。
现在的我,还是会想起邻居君慧和她的奶奶,可能是当时她们很关心我,让我终生不忘。希望君慧现在过的幸福、健康。


就这样,我的童年在和养母斗智斗勇中,在父亲的殴打中长大了。后来学校调来一个女老师,她叫丁丽英,是一个知青,教历史课。人长得很高挑、漂亮,穿着很时髦。她对我很好,有时候会带我回她的单身宿舍为我补习功课,还经常给我一些吃的。影响很深的是一年冬天,我的手冻得一道道裂口,丁老师送给我一双棉手套,后来我成为了历史课代表。
之后,学校新设了英语课,丁老师又开始教英语,我开始疯狂学英语。周末我都会去丁老师家,她给我看很多国外的艺术画册,我开始对美、对艺术产生兴趣。
大约在1981年左右,丁老师要调回北京,走的时候,她给我一个很厚的笔记本,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那起,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丁老师了,但她的笑容一直在我心里。


1982年我上初一了,这时爱打架,认识了前屯的一些大我几岁的男孩,有拐骚、老起、郭起、马吉利、老军、小锁、河顺等等。
1983年我上初二,因经常打架、旷课,被迫转学到九中上学,之后不久辍学。从那时起开始踏上社会,离家出走了1个多月,住在公园和全国摔跤冠军郭六在一起,认识了很多市里的人,都是在社会上玩的人。这时的我,对家庭充满了恨意,开始有意的和养母吵架,父亲再也不打我了,因为我已经长大。那时,我就和生活区以外的人交往,很多都是社会上爱打架的人,和他们在一起,没有人敢欺负我。


感
恩
修改这篇日志时,我已经五十二岁了,对养母的憎恨,已经完全释怀。其实养母也没有做的太过分,只是会把好吃的留给自己吃,现在看上去,这也不算什么了。父母的真正的过错,在于没有正确的指导我成长,特别是少年时期没有好好上学、读书。由于父亲的严格,我从小学会了独立和爱干净的生活习惯。
想一想,养母毕竟也曾养育过我,她比电视剧里的那些养母好很多,毕竟她也没有故意的陷害我。更重要的是养母和父亲的感情一直不错,如果没有养母的陪伴,我的父亲会很孤独,是养母一直陪伴着父亲。现在,我只记得养母和父亲在一起时的笑声,早就不再憎恨她。
另外,从小被迫只能吃鱼头,到现在养成喜爱吃鱼头的习惯了。我之所以和羊群们不同,可能就是因为吃了很多鱼头吧。所以,非常感谢养母和父亲从小的养育之恩。


感
悟
.
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事实上,我在7至14岁时经常受到责骂和体罚,即便小有过错,父亲也会愤怒:辱骂、威胁、恐吓、掌掴、脚踢,可谓花样翻新。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因为它本身就违背了自律的原则。没有自律原则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的积极作用。我的养母多数不劝说父亲,她会在一边看着父亲打我。
在我明显需要培养自律能力的年纪,母亲没有挑起担子,而是不耐烦地说道:“我没精力管你,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父亲则习惯用严格的体罚教训我,这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聪明的父母决不会这么做。问题发生之前,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他们会用恰当的敦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学习自律。他们会认真观察孩子的举止,从孩子吃饭、做功课、撒谎、逃避责任等行为中,及时发现问题;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紧、什么时候放松、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时候该批评,就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使问题消失于无形。
可以断言,父母的爱,决定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家庭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走向心智成熟。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拥有千万次教育孩子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机会,有多少父母懂得承担起父母的责任,还是推卸责任呢?对于这种机会的把握需要父母保持敏感,了解孩子的需要,主动投入爱、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承担痛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应该承担的责任。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问题不敏感,视而不见,甚至自身还存在缺陷,那么,父母就会阻碍孩子的心智成熟。
看看今日的孩子们,天天吃着垃圾食品,看着垃圾电视,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低头玩着手机。对这些孩子的父母的建议,当你在生孩子之前,先要好好学习如何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否则就不要生孩子。

长大之后我发现
我不再孤单了
我不再特别了
交际是有迹可循的
我不再孤单了
我不再简单了
长大之后我发现
我不再孤单了
孤独还是自己的
我不再孤单了
我学会欺骗自己了
这样长大
它好吗
愿意用零食来换
换那夕阳之间
一起玩耍的孤单
愿意用一切来换

本文初稿写于石家庄市芳妍公司,1999年12月26日星期日;第二次修改在海南省海口市家中,2018年7月;第三次修改在海南省海口市家中,2023年4月08日。更多博文,搜索:洁世界新浪博客
.
.
.
洁世界(第四次修改)
海口市区气温28
空气质量指数30
黄帝纪元4720年
西元2023年05月15日
前一篇:保定市直隶总督府
后一篇:读书随笔432.南师.数典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