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182.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标签:
教育图片文化育儿 |
分类: 03、读书随笔A |
本篇内容来自傅佩荣著《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出版,2018年8月第1版,2019年6月第3次印刷。
01、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超越感官与意识,善用资讯与知识,趋近智慧。
发现真理:真理是指究竟真实,不能发明,只可发现,揭开遮蔽。
印证价值:在行动抉择中,增益人生价值。
02、文化医生:
尼采曾经说过,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文化也会生病,所以需要医生。而能够看出文化病因的就是哲学家,这是因为哲学家爱好智慧,能够从整体及根本的角度来观察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在特定情况下的某些表现,借由这种方式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进一步的加以修正,这就是所谓的发现真理。
03、提升哲学素养:
哲学时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为了提升哲学素养,我们提出4个基本的路径来:
A、培养思考习惯:学思并重,先验思维(先验:先于经验,并做为经验之基础)。
B、掌握整体观点:一以贯之,究竟真实(做为万物之来源与归宿)。
C、确立价值取向:方向定位,人生意义(意义是理解之可能性)。
D、力求知行合一:真诚实践,止于至善(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04、哲学是以理性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从而指引现实生活,评估文化生态的一门学问。
05、中世纪的时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罗马时代,就是公元2世纪到15世纪,这个时期罗马人统一了整个欧洲,还横跨到亚洲与非洲,成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在哲学的领域,谈到中世纪感觉好像很遥远,因为这个时期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哲学思想可以影响到现代人,它是以宗教为主导原则的时代。
西方从中世纪跨入近代世界,是一个急剧的演变过程。西方人在思想上经历了一连串的震撼,无异于一次次的“革命”。譬如,在宇宙观方面,出现了天文学的革命,由日动说转变为地动说;接着,著名的进化论带来了生物学的革命。
06、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与动物的分界在于:所有的动物都用身体的器官作为谋生的工具,而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使用身体以外的东西作为工具。此外,动物具有种性却缺乏个性,人类则除了有种性之外还有个性。我们看见猫不会害怕,看见老虎就会害怕。我们能够很好地预测这些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它们只有种性而没有个性。因此,它们的本能就代表了生命,很少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人类则不同,预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基本不可能。人与动物的差别就在于人有选择个性的自由,可以正面发展,也可以负面发展。换言之,人的发展是双向的。
07、中国古代的人用四个阶段说明文明的发展: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这种描写既生动又实际;有巢氏时期人类住在树上,因为地面太过危险;燧人氏发明了火,有了火之后就可以回到地面居住,因为只要把火升起来野兽就不敢靠近;伏羲氏时期人类开始懂得饲养一些比较温驯的动物,把牠们作为家畜、家禽;到了神农氏时期,农业社会出现,人类开始懂得合作耕种,改善生活。
08、希腊悲剧最大的特色在于:悲剧的主角不是人,而是命运。希腊悲剧所凸显的,是命运对人的操纵。希腊悲剧,看完有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净化心灵,重新振作,面对强大的命运,体现人格的尊严和伟大。
09、雅典作为希腊中的一个城邦,被称为西方文化的冠冕,西方文化的摇篮,这是因为雅典人在文化上的成就受到了高度的推崇。作为雅典人自然也具有一定水平的知识,苏格拉底经历了两个大的战争,亦即波斯战争(波斯进攻希腊城邦,最后希腊以寡击众获胜)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和斯巴达爆发了内战)。这是雅典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整个时代的变化也使他不得不发展出一套完整而充实的人生观。
10、苏格拉底在平凡的环境中成长,通过一生的努力在思想上、实践上不断转化,最后能够表现出人之所以为人应该具有的风范,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成为雅斯贝尔斯所选出的四大圣哲之一,与释迦牟尼、耶稣和孔子齐名并列。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家中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代表,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总是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也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因为人生终究会结束。
11、生命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的密度。有些人可以再很短的一生中,以一种信念作为原则,表现出生命的精彩。
12、做一个真诚的人,所谓真诚的人,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忠于自己。一个人要有所不为,才能够有所为。
13、简朴生活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东西用到坏为止”。第二个原则是“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
14、道家思想强调智慧的觉悟与解脱,道家具有革命性,因为它用“道”取代“天”,把“道”推到了最高的位置。
15、中国古代的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儒家的风格和道家的智慧。我们知道儒家向善、择善、守善和止于至善,而道家,老子的道和庄子的逍遥。这样一来,如果把儒道两家结合在一起看的话,儒家的入世思想加上道家的超脱的智慧,就能够给我们的人带来足够的应对人生处境的智慧。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以儒家所说的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能够有一个非常和谐的环境,我们的整个人的行动或者我们人的生活和工作就比较自由。如果从道家的超脱的概念出发、逍遥的观念出发,我们就可以享受一种艺术的灵感和审美的情趣,那么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不能超脱,只局限在奋斗中,在有限的世界,汲汲于名利、权位、成功、事业、金钱等等,就无法感受到美。美感是要让心灵能够超越,不求任何现实中功名利禄的满足,而是纯粹感受到生命的创造力源源不绝的表现出来。儒家和道家在思想上有相当大的差异,认识这两派思想之后应该设法从其中汲取一些智慧,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互对照,如果能够深刻的把握儒道两家的精神,灵活的运用,那我们的人生必然是内在充盈,外部和谐。
16、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父系宗教,神是男性的化身,要求正义。一丝不苟,死后审判。印度教,佛教和道教是母系宗教,慈悲为怀,无私忘我。
17、人的三个层次:身心灵。身:必要,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心:需要,知(求知)情(情感互动)意(自主选择)。灵:重要。
整合身心活动。化解潜意识的盲点。命运转化成使命。发展灵才能有正确的宗教信仰。
18、什么是完整的生命?完整的生命就是身、心、灵三个层次的合一,真正的幸福也应该是三者完整的统一。身体健康是必要的,心智的成长是需要的,灵性的修养是重要的。
19、有一种说法,三个犹太人改变世界:耶稣,马克思,爱因斯坦。
20、能够自古至今延续发展,并且在血缘与语言上没有脱节的文化只有三种:犹太文化,印度文化与中华文化。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曾分析全球自古以来的各种文化,结果发现每一种文化都是历经了兴、盛、衰、亡,最后成为遗迹。在他看来能够长期存在经历两个周期以及兴盛衰亡又重新的兴盛衰而至今将亡未亡的只有中华文化。
21、儒家强调修行,认为每一个人,从少年到老,都可以学习儒家,努力保持与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道家则认为,只有少数成熟的人,可以再指挥上得到启迪,并从道来看待万物。
22、善是人生的基础,由此再随机缘增加真与美的部分。这三者相互配合,生命才能发展得比较圆满。哲学之有益于人生,就在于阐明这其中的道理,开拓一条人人可行的康庄大道。
2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在21世纪人类最可怕的三大病症是癌症、艾滋病以及忧郁症。前两者都是生理方面的问题,可以预测、防备和治疗,至于忧郁症,这是心理方面的困境。每个人都有它的心理临界点,并且谁也没有把握什么时候与何种状况下会出现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警告世人:在二十一世纪,自杀将成为人类的第三大死因。自杀的主要原因,则是忧郁症。
24、如果要想品味儒家的修养之乐,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考虑,第一、对自己要约,约就是约束的约;第二、对别人要恕,就是宽恕;第三、对自然、对物质要俭,节俭的俭;第四、对神灵要敬,尊敬的敬。那么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是涵盖了全方位的生命。
活着、爱着、梦想着!更多博文,搜索:洁世界新浪博客
.
.
.
洁世界(编制)
海口市区气温25
空气质量指数21
2023年02月07日
.
.
.
前一篇:读书随笔181.南师.调和鼎鼐
后一篇:读书随笔183.美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