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2019-02-23 17:40:34)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
1.背景
我校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由于镇出产煤炭,学校生源主要是煤炭工人子弟或与煤炭有关的产业员工子弟。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存在很大的被动性,且语文这一学科与平时的积累和家庭有关,因而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兴趣较低。他们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且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求不高。因此,学生平时很少有环境、有机会、有资源阅读除课本之外的书籍,家中课外书贫乏,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习惯差。而学生又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受教育质量关乎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因此我提出此项研究课题。
2.理论依据
(1)自主学习原理: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明确当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学习。
(2)研究性理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3.实用价值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他们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寄宿制学校更是如此。这样有利于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更有利于务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当地人群素质的提高,对推进我县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着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目标
长期目标: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完美发展的教育理念。
短期目标:根据教育规律,进一步探索和形成新时期培养学生尤其是工人子弟的阅读习惯的目标、途径和操作方式,研究学生阅读的特点,时刻掌握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进度。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从学生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用科学的态度去占有、分析和研究材料,从中引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规律、策略与方法。
(2)坚持教育创新的科学态度。
既要以创新的思路去研究班级管理的问题,又要找到现阶段可行的途径、策略与方法。
(3)坚持学习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深入研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经验理念并把这些理念活化为可操作的措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检验。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2、调查问卷法:了解家长和老师对阅读习惯培养的态度及方法。
3、实践研究法: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4、案例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跟踪记录进行分析,及时提炼验证并反思。
5、现场观察法:将研究对象的现场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并进行提炼和反思。
6、经验总结法: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学生及其家长和任课老师。
六、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8年4月---2018年6月)
搜集与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课题相关资料,确立研究课题的目标,拟订实施方案,学习阅读习惯培养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学习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填写课题申报表,向上级进行课题申报,申请立项。
发放问卷和课题宣传资料,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撰写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开题论证报告。
创设完善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相关环境。
2、实施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0月)
开展对学生目前是否有阅读习惯及阅读习惯怎么样的调查。
探索指导家长、老师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通过案例研究、理论总结、推广实践等,形成切实有效的策略。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网络平台,形成家校沟通的良性互动局面。
循序渐进开展以上各项实践活动,并对方案进行运行和调整,将经验转为行动。
3、总结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1月)
做好试验后的评估,总结研究成果,并形成个案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撰写结题论文。
七、研究预期成果: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课题的最终成果初步计划的呈现方式如下:
1、结题报告(一篇)
2、课题论文(一篇)
3、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份)
4、课题研究心得(一份)
5、课题研究方案(一份)
6、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7、研究案例(一份)
8、课题研究月安排(一份)
9、学生调查问卷(二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