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
(2023-07-31 10:52:06)
标签:
文明传播随笔 |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民间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楚国人不舍贤臣屈原,为避免屈原肉身被江鱼分食,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
南方与北方由于地域文化差异,端午的传统习俗又有区别了。每年一到五月初五,南方在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吃着咸粽子,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上,目的是辟邪。江浙沪一带 ,长江三角洲,珠三角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而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那他们吃的粽子则是甜的,古时,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现在“踏柳”的习俗也逐渐弱化了。
福建最热闹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的端午节要属石狮市蚶江镇的闽台对渡习俗了,这项习俗项目在2019年11月12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每年一到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农村家家户户会生起火炉子,关闭门窗,把苍术、蝉蜕或艾叶等放在炭火上焚烧,烟熏满室,使其发出强烈气味,以薰杀房间内的细菌蚊虫。在以前,这是一种中药室内薰杀消毒方法。还会用晒干的艾草下去煮水给家里的小孩子洗澡,沐浴后换上夏令新装,以图吉利。当天早上,镇上的居民都会开展攻炮城、“王爷船”巡海仪式和舞龙舞狮等表演,同时会在街道两边举行侨乡猜灯谜活动。最为振奋人心的活动就是海上泼水互动环节,水上捉鸭游戏,和赛龙舟比赛了。各乡各里的人群都争相涌向蚶江古渡,参加海上泼水节活动。人们乘上小船,驶向海面,拿着戽斗水桶,盛起海水泼向对方船上的人,互相嬉戏,一时间水花四溅,分不清哪是人,哪是船,笑声 、水声、喊声交织成一片。水上抓鸭,要凌空走过一根五六米长的竹竿,再打掉竹竿上的标杆,让鸭子落水,再下水抓鸭。因为杆子上涂了油,在杆上很多人会保持不住平衡而落水。抓鸭不单单要有很好的平衡力,还要有胆量往前冲,才能在落水前打杆成功。每年的端午节,蚶江便会自发组织海上泼水活动和闽台对渡文化节,并邀请台湾民众参与,进行赛龙舟比赛以此驱邪消灾、祈求吉祥、海上安宁。这一延续了几百年的两岸对渡文化习俗也见证和纪念着闽台对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