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黄金玉
(2023-07-29 17:38:25)分类: 反思、心得、随笔 |
读《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心得体会
平利县城关初级中学
《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是著名特级教师任勇老师近30年数学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这些经验多有原创的思想和独到的思考。每一个数学教学主张,都是数学教学的成功之道。如“每课一趣”,妙趣横生;“每堂一赞”,赞出奇迹;“善用媒体”,高效教学;“情境教学”,贴近实际;“让生上课”,别开生面等共26个教学主张,本书既源于教学实践,又注重理论提升;既贴近教学大法,又凸显数学特色。
书中26个主张,每个都是“高招”,我选取了对我影响很大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主张1,每课一趣:作者主张每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是数学游戏,或是数学智力题,或是数学故事。有时在开讲时将,有时在课末尾讲,有时渗透在课中讲。趣题可以和所学内容有关,也可以与数学内容无关。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会认同兴趣和爱好,是催化剂,能不断的促进学生去实践、去探索。而数学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多学生无法对数学产生兴趣,逐渐演变成讨厌数学。从这个主张中,我在想如果我们能坚持做到任勇老师提倡的每课一趣,逐步引导他们热爱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播下热爱数学的种子,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或许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张6,不唯教材:作者主张教学中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活用教材,首先要重视教材对教学的引导功能,教材毕竟是由专家学者编写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次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稳定性和通用性的教材必须与时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整体效应,第三要树立大教材观,整合一切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从作者的这个主张中,我明白了备课不能仅仅备自己认为上课要讲的内容,而应该根据所授知识,既备知识的由来,又备知识的延伸,既备不同类型的问题,又备同一类型问题的不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难度,使教学左右逢源,提高教学效果。备课要博采众长,教一课书,教师一定要备比这课书多几倍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教师的知识与这课书一样多,或者少于这课书,就不能畅所欲言了。因此,教师备课应当像蜜蜂采蜜那样广采百花,然后酿蜜,应当向大海那样,汇纳众流,成其渊博。
主张8,贴近生活:作者主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联系生活讲数学”,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今年的新课标明确了数学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在任勇老师的这个主张中也就告诉了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生活经验当“脚手架”,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才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要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因此,我们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主张17,借题发挥:作者主张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是数学建模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如果发挥得当,可以轻松突破课标限制,让学生掌握更高全面高深的数学知识,而且兴趣盎然。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出现学生只懂了我们讲的那道题,他的懂是死记硬背的懂,我们都知道学数学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要真正的懂,是一懂百懂。所以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让他们做许多题来强迫记住。任勇老师说的很对:要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或分解成若干个比较单纯的问题,让学生感到:难题不难,难题是由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数学并不难学。
这些数学教学主张,启发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发挥好“趣”、“活”、“新”的价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备课时用心在“趣”上多作文章,注重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数学的关联,还有教材中介绍数学文化、数学发展前沿等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坚持多研讨教材和新课标,深刻理解课程理念,细致分析课程性质、目标、内容等,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整体把握教材,力争准确解读教材,从数学的本质出发,大胆创新,尝试灵活整合教材,教学素材的选取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表达现实世界。关注数学的本质,优化习题设计,关注通性通法,因材施教,尝试设计多样化的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教学时,在“活”中突显“新”。
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将任勇老师的主张一一道来,颇为遗憾。从这本书中我收获颇多,让我发现自身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我将不断学习,把学习作为终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做到学习致用,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事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