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邹茜
(2023-07-28 15:21:52)分类: 反思、心得、随笔 |
《教数学,在路上》读书心得
邹 茜
在导师的推荐下,没等放暑假,我就买来了黄伟健老师的专著《教数学,在路上》,读后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了黄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会上课、善解题、勤研究、巧命题。其中,第一章会上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从我们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学习如何上课。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习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但使学生减负,也使教师减负,是我们每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黄老师在本书中利用大量的教学案例介绍课堂教学的策略、理念和方法,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告诉我们,他们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完善,抽象思维还有待于继续发展,抽象程度还不能太高,所以教师常常需要借助图形、图象、类比、举例、特殊到一般等方法教学,抽象思维借助形象理解。
新课往往会有新课引入、概念发生、探索性质、定理证明、应用新知、巩固练习等这些环节,如果其中练习时间不够的话,很容易走过场,应该记住:知识应用永远是重头戏,新课、例题、练习时间之比通常为1:1:2或1:1:1。在课堂上教师应时常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时间,练习时间足够了,课后的作用就可以少一点,甚至不需要作用,学生减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重要的三个环节:知识发生过程、定理证明、知识应用。虽然知识的应用要有足够的时间,但知识的发生过程绝不能忽略,教师始终用灌输式传授知识,学生没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没有机会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认知的最佳区域是“最近发展区”,既要高于现有水平,又不能盲目拔高,要跳一跳摘桃子,而不是顺手摘桃。
不是每节课都要记笔记,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记笔记,记笔记必须一心两用,这个很多学生做不到,就算记了笔记,有多少人能发挥笔记的作用?所以我们不必要也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学生记笔记,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中不需要记笔记。让学生记住定理的最好方法是在解题中反复叙述理由或依据。
学生的理解、记忆符合一定的规律,教师要给足学生理解、记忆的时间,要反复,要螺旋上升,时常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结合代数知识学几何,结合几何知识学代数,结合一次函数学反比例函数等,让记忆的轨迹形成一条螺旋线,而不是直线。
我们千万不能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讲了好几遍了还忘记”,忘记是正常的,是规律,就看我们用什么手段拉长记忆的时间,老师反复讲不如学生自己讲一遍,学生反复听不如自己写一遍......
我们常常纳闷:为什么老师讲得如此生动,学生听得如此认真,作业也会做了,可是考试就是不行,究其原因还是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方法没有熟练掌握。其实老师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精华----"高营养“的知识,然而,很多学生没有吸收这些营养的”根“----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就必须在促使学生”根“的发育与生长上做文章,即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作研究,并给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