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诗
廖春波
啊!女神,你老了吗?一晃就是四十多年了,为何青春一去不复返?
1979年,我还是初中生,一个乡村少年,对新诗茫然无知,不了解艾青、闻捷、贺敬之、郭小川、流沙河、臧克家,只记得语文老师提起何其芳就自豪,他是从万县凉风坝走出去的大诗人。不过,我也有一颗童心,渴望乘风破浪,遨游碧水云天,用彩霞编织梦想,像小鸟自由飞翔。
一首《小草在歌唱》的长诗流传开来后,许多同学读得热泪盈眶。我还目睹有人吟诵《不满》《回答》《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现代化和我们自己》之类抒情诗,开始感受诗的无穷魅力,仰慕雷抒雁、骆耕野、北岛、舒婷、张学梦等青年诗人。
进入八十年代,我也考上中专,成为国家干部,迎来金色年华。新诗井喷似涌现,新思潮异彩纷呈,新流派独树一帜,新偶像闻名天下。正如1980年《星星》诗刊发表的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小诗《一代人》所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一跃而成诗歌迷,与成千上万爱好者一道,疯狂追逐名人名作。我们读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骆一禾的《向日葵》、西川的《暮色》、戈麦的《浮云》、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席慕蓉的《初相遇》,也读过叶延滨的《干妈》、韩作荣的《陕北民歌》、李小雨的《红纱巾》、傅天琳的《果园姐妹》、李发模的《秋收》、昌耀的《慈航》,还读过杨牧的《我是青年》、纪宇的《风流歌》、徐刚的《飞翔吧!火箭》、赵丽宏的《献给春的变奏曲》、王小妮的《是我!》、张丽萍的《山村学校》。此外,我也喜欢本土著名诗人或讴歌家乡诗篇,如张永权的《赶摆路上》《神犁》《黎明城的号声》《美的颂歌》《象脚鼓舞》,鄢家发的《乡恋》《悠远的思念》《小橹,向南方摇去》,黄新中的《万县写意》,王自亮的《万县之夜》。当然,也读其它优秀诗作,包括老一辈诗人的,不胜枚举。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不大安分守己,希望标新立异,个性得以张扬,破除一切陈规陋习,争当新时代的主人。党和国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激励青年大展宏图,勇于创新,做新长征的突击手。社会风气良好,大家对未来满怀信心,虽然物质匮乏,生活幸福指数却较高。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引为时尚,人们单纯而富有激情,向往圣洁的灵魂境界。
我怀念充满瑰丽色彩的青春,更留恋那些滋养心灵的好诗。它们是一代人的深刻记忆,陪伴我度过最美好的岁月。但愿文学不再被边缘化,诗歌重新焕发熠熠光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
缪斯呵,你不会老的,因为艺术永恒,文学之树常青。让我有生之年,给你辛勤浇灌,尽绵薄之力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