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金华先生【读与评】一——读茅盾散文《风景谈》3
取精用宏,和谐统一——读茅盾散文《风景谈》3
风景谈/茅盾3(《风景谈》原文见茅盾1,此处省略)
【读与评】
细细品读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我体悟到,先生的作品,往往是以深厚丰满见长的。同样,他的散文表现的虽然是某个生活断面,某种生活景象,但却是取精用宏,他会调动整个的生活积累,来充实它,使之更加集中完满。《风景谈》从表面看,只是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六幅风格各异的风景画,但仔细品味却可以发现它们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散乱的,而是和谐统一的。
内容紧密相连——首先,每一幅画面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因为文章的题目是"风景谈",所以先生描写的每一幅画都落笔于绘景,无论是写沙漠还是写溪流,写朝霞还是写夕照,写晴天还是写雨景,都是不离文章谈的主要内容——风景。然而先生表面上写自然风景,但其意并不“在于山水之间”,而在于突出主宰风景的人,风景中的人的活动。这些人的活动,看似随意写下的一鳞半爪的生活景象,却莫不是经过先生精心选择,闪出光泽的艺术表现。从沙漠中驾驭驼队的人,到黄土高原上勤劳耕作晚归的人;从具有“惯拿调色板的”,“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经常不离木刻刀的”,“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调珠弄粉的”手的人,到手持喇叭的号兵,荷枪实弹、枪尖刺刀闪着寒光的哨兵;从雨天躲在石洞里学习的人,到天晴在桃林茶社休息的人。原本荒凉死寂的沙漠,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顿生活力;原本沉闷,静穆的石洞、桃林,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顿放光彩;原本色彩明亮的朝霞和晚霞,因为有了“弥满着生命力的人”的活动,而变得更加美妙无比。可见,六幅风景画描写的着眼点虽然不同,但相互之间在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相互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人类伟大的赞美这一内容上,却是和谐统一的。
议论和谐一致——其次,每幅风景画结尾的议论是和谐一致的。有人因为《风景谈》的六幅画是用叙述的笔调记叙的,因而就把它当作叙事散文来进行分析;有人则因为每一幅画的结尾都有几句议论的句子,因而就把它当作议论散文进行分析,这种做法显然有失偏颇。因为《风景谈》是一篇熔叙述、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的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任何单从某一表现手法进行的分析,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更何况在对风景画内容描述之后,引出几句议论,这不仅是对前面描述内容的深化,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点睛之笔。如第五幅画描绘的是人们在桃林茶社休息的情景。原本贫乏、简陋的桃林却因人的活动而变得丰富热闹起来。在结尾处先生这样说道:“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这是先生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一种真正的、毫不做作的、富有美感的议论。前面的描叙与后面的议论的有机结合,是显得那样的和谐一致。
并且,每一幅画结尾的议论相互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如第一幅画结尾“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议论,确定了先生赞美的主基调,第二、三幅画结尾的议论则是对前者”人类“内涵的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如果说前者的人类还是比较笼统的、泛指的,那么在这里已经明确起来,它是特指那”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它们才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第四、五幅画结尾的议论重在说明,人类既是”风景“的构成者,更是”风景“的主宰。是人类创造了第二自然。由于”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才使”风景“增添了奇妙的景色。这与前面”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相比,无疑使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在最后一幅画的结尾,先生将对人类伟大的赞美具体物化到两名抗日战士的具体形象上。”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这才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的议论,较之前面的议论,就显得更为深刻了。这些议论乍看起来似乎差不多,都写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仔细玩味,就可感受到其议论的含义是逐步深化、和谐一致的。
结构布局和谐统一——再次,每一幅风景画的结构布局也是和谐统一的。与《白杨礼赞》相比,在结构布局上,《风景谈》似乎不如前者那么谨严凝练,完好集中,然而却以跌宕多姿,挥洒自如见长。在这里,先生充分发挥了散文写作艺术自由活泼、无拘无束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了多种“风景“的片断:时而沙漠风光,时而高原夜色;时而晨光普照,时而晚霞满天;时而剪影似的写意的”大场面“,时而精工的”小镜头“。但又绝非事无巨细,物无轻重,撒得开,收得拢,看似散散落落,实则错落有致。先生不仅对那掌着一杆猩红大旗的驼队,对那荷锄晚归的种田人,对那亲密无间的文艺工作者,对那石洞中促膝而坐的年轻男女,对那围坐在桃林茶社的生机勃发的青年,对那如雕像一般挺立在山巅的高度警觉的战士倾注了深情厚谊,而且对根据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新生活表达了无限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六幅”风景画“的写法大致相同,先写自然景观,次写人的活动,最后通过议论揭示”画“旨。文章在结构布局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按照先生对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逐一深化的顺序,把六幅风景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显得既舒展自如,又谨严有序,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满无缺,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