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金华先生【读与评】——读梁衡散文《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2022-09-16 14:07:24)

永远的回味——读梁衡散文《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转金华先生【读与评】——读梁衡散文《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2022-09-16 07:30:15)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梁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那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所以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迷,就留下不走了。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命地向这惟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铁窗。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一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读与评】

读梁衡先生散文《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我感悟,人类有这么一种趋向性,趋向于美,无论是美人、美景,还是美的旋律。

 先生在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腻而柔软,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的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是啊,读完这一段,不仅让人心生向往,“如金银一般的草场”多么诱人,那么除了这诱人的草场,还有什么原因吸引先生先生来此呢?那便要着重讲一讲本文的主人公——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云游来到青海湖时,只因那个17岁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的画面,令他久久不能忘怀,动人的旋律也就此出世了。回顾王洛宾一生,他似乎仅有一个使命——追求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女人,还有美丽的情感。文中这么评价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这是先生对他高度赞扬。可是,追求美的旅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王洛宾曾到西北,相继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队伍里服过役,可他又会突发奇想,在北京课堂上兴奋地教学生唱歌,但不辞而别换来的终究是“西北来人,将这开小差的逃兵捉拿归案”;他也曾用维持生命的小窝头,去换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或许,这就是“伟大音乐家”不同与凡人之处——敢想敢做。曾经灰心丧气的王洛宾也想逃离这世界,文中如此写道,“有一次他仰望后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踏向另一个世界时,轻轻地飘过铁窗,他分明看到了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之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音乐,民间音乐才真正是他生命的守护神。”先生在耳听笔录,记下一本子王洛宾创作歌曲及背景的同时,产生了一个追问,“怎么这么多歌声里都在倾诉的全是一种急切的盼望、憧憬,甚至是望而不得的忧伤,为什么就没有一首歌来歌唱爱情结果之后的甜蜜呢?”

 原来,闯入王洛宾一生的有四个女人。第一位是与她一起的留学生,罗珊,从北京出来的他们非常相爱,但一经风雨,便时聚时散、若即若离。王洛宾承认她很美,但又感到抓不住,最后不得不分开,分离后他心里却依旧留恋;第二位便是抽他一鞭的卓玛,他们虽只相处了三天,此情此景却成了遥远的回忆;第三位是他的正式妻子黄静,不过结婚后六年不幸去世;第四位是他晚年出名后,前来寻他的台湾女作家三毛,三毛的性格是有点执着和癫狂的,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三毛突然离去,这件事还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猜测。上面四个人只有黄静与他实实在在的结合,可他偏偏为那三个遥远的人儿各写了一首动情的歌。或许正是这些经历,使他有了“天地间和人心深处美丽”的一生追求与忧伤。“你看遥远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舍去了事物粗糙的外形而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的一瞬,如盛开的鲜花,如偶然的邂逅;逝去的东西也是美丽的,因为它留给我们永不能再的惆怅,也就有了永远的回味,如童年欢乐,如初恋的心跳,如破灭的理想。”

先生通过文中对王洛宾介绍及感悟,想要传达“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情感。细细地品读中,我想,“难道美只存在于遥远,只存在于短暂,只存在于那虚无缥缈间吗?”我认为,不是的,我们每一个人回忆自己岁月,见过的美景各有多少,也各不相同,想一想,你注意熬粥时,红的、绿的豆子在中间沸腾吗?你观察过蓝色天空上的白云变幻着的各种形状吗?亦或是你在意过门前一棵狗尾草狂舞的样子吗?正如罗丹所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也总是向往远方,不过当停下脚步时,发现脚下的大地亦有万紫千红。所以,我觉得,每个人在寻求那遥远美丽的同时,不忘拾起身边的一片落叶同往。最后我想化用王洛宾在三毛去世之后写的一首歌《等待》,与朋友们相互勉励,把握当下的梦想,追寻遥远的美丽: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当下次月圆时,

我希望与你一起在橄榄树下膜拜,

美丽永远等待,

梦想终会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