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县仙人山游记》

(2021-02-14 13:22:27)

《荣县仙人山游记》

仙人山是荣县一大名山,位于荣县西北的双古镇大车堰村二组,山脉发源于石牛山脉,在越溪河畔拔地而起,海拔约800米,相对高度500余米。仙人山呈南北走向,在荣威穹隆地貌中是最具典型的奇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依稀记得在三十年前,第一次去仙人山,是和两名同学去的,辜某是其中一位,他十几岁就顶父亲的班,进入回龙粮站工作。粮站是全乡人们交纳征购粮食的地方,守着粮食仓库还能饿肚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人还没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很多人还在饿肚子。可辜某他们顿顿大米饭,餐餐白面馒头是没问题的。那个时代,粮站工作人员都是吃国家粮的(铁饭碗),很吃香,令人羡慕的工作。老百姓上征购粮,都得看他们的眼色。

曰:

一手抓起一撮粮,左吹右抛交替晃。

有灰有壳不合格,再干也要牙衡量。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谚语,“真银行,假粮站,笼笼哄哄食品站”,而且他们还悠闲好耍。辜某有一只汽子枪,他约我和另一同学随他去打鸟。

那时候,听说仙人山上好耍,还有菩萨,觉得新鲜稀奇。当时是扛着打鸟的幌子,随便去溜了一圈。没有在意仙山的身段,也没有在乎仙山的容颜。三人在仙山一闪而过,没有来得及感受仙人留下的温存,更不知仙山石刻文化内涵所在。回首忆时,三十载余。

曰:

仙人早已敞怀,问我何日再来。

时光无情荏苒,多年我仍徘徊。

3日晚上邹教授微信与我,明天中午到回龙去登仙人山,我回复到回龙再联系。我即刻给蒋宗华老师通电话说,邹教授明天要去登仙人山,蒋老师应道,他也要一同去,并说保持联系。第二天,中午11时左右,我问邹教授怎么还没到,他先说有客人来了,来不成了,我说今天来不成改明天吧。哪知午后,邹教授说两点左右到,并叫我在小河碥曹家垇公路上等他,两点的时候,热心的蒋老师居然还开车过来接我,让我感到受宠若惊。我和蒋老师等了一会儿,邹教授一行两个车走就到了,众人下车后,有很多我们不认识,邹教授介绍我们握手认识,得知是县广电局的,他们随邹教授来回龙看看。我们就由曹家垇出发,先去明德萧邨遗址,这个地方是回龙萧氏大户的旧居,完后又去河对面珂珩萧邨石刻,大家都欣赏拍照。众人都为但伦元举人刻字叹服。一路上,我把所知历史遗迹历史资料向他们一一介绍。他们都为萧氏家族的历史惊诧,为昔日萧氏的辉煌及萧氏名人所折服。

看完这两处,我们向仙人山方向出发,他们提议,先去看看高速公路大桥,就绕道过小河到富强,经平乐走新同,看完桥后,两辆车继续向刘家坝行驶,快近黄龙仙桥分岔公路时,吴穹隆他们说另外有事,就不去仙人山了,我们就此别过。他们右去上高速回威远,我们左拐由天宫堂插深沟水库上县道右转去复立。到复立后,暂停了几分钟,蒋老师说,复立的朱老师一同与我们前往仙人山,朱老师上车后,车子又行驶了几里,在一处右转上陡坡,约十分钟,终于来到仙人山脚下,在农家乐院坝停车。

曰:

几师友,喜结伴,奔驰于河畔。

车窗内,闻笑谈,邹君始作范。

记得三十年前到仙人山脚下,都是一条崎岖小路,现在都变成了较宽的水泥路,因地势原因,陡峭度无法改变。回顾起点到仙山脚下的行程,还没上仙山,便经历了仙一般的感觉。

曰:

忽上忽下,飘飘然。左拐右拐,摇摇篮。远看全是山,近看路似断。两边树木密,时有鸟啼窜。师付紧握盘,车轮疯狂转。专注无粗心,技艺显非凡。

久负盛名的仙人山,吸引了很多文人雅士、学者贤人的眼球。凡是听其名,必登峰征服之,古往今来,这是人们喜游历的至理。远观山水是大概,近赏山水有期待,水绿山青游人至,咏山赋水释情怀。

几人下车后,没有休息的意思,就迫不待及的向山上进发,蒋老师说,我腿不是很方便,前两年,我上去过。嘱托我们陪伴邹教授走前面,先上去。我们沿着石梯向上徐徐递进。脚下的石梯有斜有陡,石板长度和厚度都是规则的。上了一台阶,又有平铺的石板路。朱老师是复立人,他对仙人山及周围的山形地貌较为熟悉,也是我们的向导。在上山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向我们讲解,这边是哪里,那山什么名,等等...

边走边聊,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近些年才修的牌门前,牌门里外都有赞美仙人山的联对。听朱老师说,对联内容是由当地一退休教师所写,并介绍了这位教师情况。大家看了下就拍留念照。走了不远,在前面左方有一佛堂,佛堂的设置时间,可能近二十余年,是为不方便上山进香的香客设置的。我们见里边没人,就没有进去,直接右拐上山,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仙山门,我们沿着较陡的石梯往上,门楣石质较差,已渐渐风化,庆幸的是门联内容还可辨认。门联:明月来投玉川子,晓云遮尽仙人山。邹教授赞曰:好字好联,赵熙名不虚传!这副对联为“晚清第一词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荣县名人赵熙所题写。传说赵熙考进士,殿试时,答漏家乡有名的仙人山,本该中状元的,也只取了个进士。后来他上山“补课”时,为此山门写了该副对联。

仙人山自唐代建寺以来,是荣、威、仁、井四县乡民求神拜佛圣地。传说兴旺时,周围庙宇多达48座。每逢佛事日,朝拜人众多达数万人。赵熙多次造访仙山,与仙山有缘有分,有情有结;并赋名诗传世。

赵熙题《仙人山绝顶》

苍龙脊瘦抉空飞,蜕骨灵山挂石扉。

我是德云前世住,仙朝珠馆几年归。

花浓细径香千劫,天敞群峰压大围。

若有人兮松际下,上清风冷五铢衣。

赵熙《瑶台聚八仙》

翠岭如苔,烟霄外,森然万古云胎,夜堂清磬,疑自石壁中来,此地唐年仙子,会寺门巨茯手亲栽。认摩岩,杜鹃二月,红上瑶台。盘盘苍龙瘦脊,合乱山嫩绿,海气浮杯。太清坛上,人在第一蓬莱。群真定朝绛阙,算碧落芙蓉花正开。沧桑感,剩四围丹气,云护天台。

看罢门联,我和邹教授留影纪念。又继续往上走,又见佛堂立于山顶,我和邹教授进去虔诚叩拜许愿。朱老师和王师付他们没进去,往前面去了。山上奇石嶙峋,山岩陡峭。一块石上刻有宝峨亭三个大字。再往上走,又见佛光普照四个大字。我们又过了仙人桥,过桥时,要稳步通过,不能左右看,两边都是悬岩。到仙人山最高处时,朱老师先攀上去,我紧跟其后,邹教授说,他不上来了,让我们注意安全,我站在仙峰之巅,远眺远处,云雾飘散,山峦若隐若现,如海中岛屿,蔚为壮观。

曰:

风兮兮,雾漫漫,山河情不断。

登山峰,觅仙迹,远眺天地宽。

走了这么久,只见仙人遗迹,没见仙人影子,是仙人返天庭了?还是我师友与仙人无缘?其实,踏入仙山门时,云雾都在我们之下,师友都犹如踏云而上,此时有所悟,吾们均己成仙,大家都精神抖擞,吐纳着仙气,享受着仙风,领略着仙境...片刻苦思霞想时,传来朱老师的声音,走哦,我说不慌,即然征服了仙山,请朱老师拍了个照,以示纪念。

先是从下至上,现在要反其道而行,又转到仙人洞,昔日仙人的住地,有仙人井,还有仙人灶。仙人留恋人间,下凡来也享受人间生活?这个让人疑惑,难以理解。继续观景,朱老师说去看看仙人床,要去看仙人床,必须从两坨大石头中间过去,两块巨石犹如仙人床的门帘,穿过巨石,要下几步陡坡,才能见到仙人床。我先下去,邹教授在后,实然,邹教授脚底滑了一下,我吓了一跳,原来,邹教授踩着落在地上的干松毛,好在没事,一场虚惊。仙人床是在石壁上凿出来的,只见床上一佛,着一身金色的佛衣,慈眉闭目,睡意安祥,不知此佛何时入睡,更不知何年能醒。

从左边侧峰缓下,一处岩石上呈现醒目巨幅“佛日仙风”,字高1.5米,长6米。为明代进士、户部尚书郭风逾简敕手书,题于崇祯十年(1637)。邹教授赞这字写得好。这里的梯路很陡,邹教授和王师付先下去了。我在上面等朱老师,不一会儿,朱老师来了,我们相互拍照后,顺路下山。师友几人一路登山,慢慢步入仙境,俗人成了仙人,又从仙境返回到人间,短时的仙人变回了俗人,又从仙峰返回到山脚,仙山一轮回,仿佛眨眼间。

回到农家乐院坝,休息了几分钟,就这几分钟,各谈各的感受。邹教授满面春风,感慨的说,此趟上仙山,收获满满。我说,虽然山上险象环生,但也不虚此行。王师傅笑着说,腿还在颤抖,不知还能不能开车。蒋宗华老师没上山顶,在此等我们,他也有意外收获,为我们找到了回去的捷径,原来,从农家乐下山便是新同村。差不多了,我们上车沿新同这条公路返回,走到天宫堂上方岔路处,才发现开头上县道也是走的这里,梳理一下路途,围着山转了一大圈,至少多转了几公里的路,我自问,难道传说中的转山就是这样转的吗...。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荣县仙人山游记》

林培安写于回龙场

2021年2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买卖论》
后一篇:《春节打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