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有感十:秦钟临死时对宝玉说了什么

标签:
文化育儿教育 |
分类: 教学研究 |
红楼有感十:秦钟临死时对宝玉说了什么
我在读《红楼梦》第十六回时发现:秦钟临死前和宝玉的话别场景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脂评本: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
通行本:睁眼见宝玉石在旁,无奈痰堵咽喉不能出语,只翻眼将宝玉看了一看,头摇一摇,听喉内哼了一声,遂暝然而逝。
为什么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版本吗?当然,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可能牵扯到很多方面,我在此不作分析,只想说说这两个结尾哪个更附合曹雪芹的原意?
脂评本里脂砚斋有精确的评点,原文展现: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庚辰双行夹批:只此句便足矣。)"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庚辰双行夹批:谁不悔迟!)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庚辰侧批: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庚辰眉批: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
前文写道: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众鬼听宝玉小名,都劝都判放秦魂回去和宝玉相见。这个情节不但讽刺了阴间之鬼也会趋炎赴势,而且和下文二人话别相照应,但通行本却没有一句话留下,从情节上看不合情理。
宝玉和秦钟第一次相见,他就被秦钟的风采神秀折服了,连连自叹不如。宝玉也是人间少有之貌容,他竟然大加赞叹秦钟之容态,可见作者用衬托之笔写秦之美仪。二人见识相同,容貌风流自是人间难见,故一见即是知己,因此,决别怎能不说些体己话呢!再者,秦钟说了一些悔恨之语,又何尝不是再说宝玉呢?作者正是借秦钟之语劝宝玉改过,但最主要还是透露出作者曹雪芹自己的悔恨之心,他曾说: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丶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这也是曹雪芹创作此书的真正意图,只不过借秦钟之口又强调了一番。
秦钟是秦可卿之弟,二人身份不同寻常:秦可卿乃警幻仙姑之妹,秦钟乃人间情种。一个是上天女仙子的情感启蒙师,一个是人间风流倜傥的小玩伴。他们都带有相同使命来帮助宝玉改"邪"归正,所以,秦可卿以情欲声色劝宝玉入于正路。在此,秦钟弥留之际,自然也要劝说一番,此不辜上天之使命。
至此,秦钟这一人物完成了他的使命,走完了他短暂而又有意义的一生,当然,这也是曹雪芹创作的安排,借秦钟丶宝玉来自嘲,也来劝诫天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