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有感九:试析巜红楼梦》第五十回中的灯谜

标签:
文化育儿 |
分类: 教学研究 |
红楼有感九:试析巜红楼梦》第五十回中的灯谜
《红楼梦》一书中有很多未解之谜,它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其中,乐此不疲。今天,我就粗浅地谈谈第五十回里的三个灯谜,如有不确,敬请谅解。
"宝钗也有一个,念道:镂檀镌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听得梵铃声!
宝钗剧照
众人猜时,宝玉也有个,念道: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宝玉剧照
黛玉也有了一个,念道:马录马耳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黛玉剧照
这三个谜底书中并没有交代。但是后人却有探究精神,非要找出答案。
周春在巜阅红楼梦随笔》解为:"宝钗,余拟谓纸鸢,宝玉,拟猜纸鸢之带风筝者。黛玉,拟猜走马灯。"
王希廉解云:"宝钗灯谜似是树上松球;宝玉灯谜似风筝琴,俗名鹞鞭;黛玉灯谜似是走马灯。"
妙复轩评《石头记》解云:"宝钗灯谜是松塔;宝玉灯谜是吹火简;黛玉灯谜是走马灯。"
先不说谜底是何?就从这三个人的叙述口气来看,妙复轩太自以为是了,别人还谦虚一下,"拟谓"丶"似是",到他就成了"是”。言归正传,这三人的答案有共同的部分,可见英雄所见略同,比如,三人都认为黛玉的谜底是走马灯。由此看来,这个答案就没有疑议了。
我在此简单阐释一下:马录马耳,指出跟马有关,紫绳,指出用绳子吊着。驰城逐堑,说明这个物件伴随马匹而行。鳌背三山,指古时正月十五夜观灯京都中所搭起的灯山做鳌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种神彩灯亦称鳌山。因此,黛玉的谜底确为走马灯无疑。
走马灯
两人都认为宝钗的谜底是松球丶松塔,这个也是正确的。说得通俗点就是松树上结的松果。理由是:镂檀镌梓,指用像檀梓树一样的木材雕刻,一层层,指出有层次感。岂系良工堆砌,指出雕刻之精美,巧夺天工。何曾听得梵铃声,指出风雨后却听不到佛院中传来美妙的音乐之声。松果高挂松树,自然无声。在此指出,周春的谜底是错的。
松果
再说周春和王希廉都认为宝玉的谜底与风筝有关。这个思路是对的。我来分析一下。天上人间已说明这个物件可以跨越两个空间,风筝自然具备此条件。琅玕是什么?《本草纲目 金石部》云:开明山北有珠树;又云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珠树,即琅玕也。《山海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所以,琅玕在此指仙树,珠树。宝玉的诗句意思是风筝飞得很高,已经到了云霄,但要提防树的缠绕。鸾音鹤信,既指出风筝的图案,亦指天上的鸟儿。唏嘘答上苍,则指出这不是一般的风筝,因为它带有声音。它的真正谜底是"鹞鞭"(风筝琴),缚于风筝背上的竹片做的簧,迎风如鞭鸣响。所以,妙复轩认为是吹火筒则情理不通,大谬特谬了。
风筝琴
结语:宝钗的谜底是松果(松球丶松塔);宝玉的谜底是风筝琴;黛玉谜底是走马灯。
前一篇:“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