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jygh202243-1立项报告
(2023-07-24 11:29:04)“多彩生活 快乐童年”生活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论证报告
一、
工作单位:大丰区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主持人:陈芳
二、 问题描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我园于去年9月将生源较少的分园合并至中心园,结合原中心园“诗意生活 桃趣童年”和原分园“传承民俗文化”的园本课程,在教师和幼儿对原来的园本课程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充足以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优势的基础上,整合定位为以生活化课程为切入点的“多彩生活快乐童年”园本课程。将生活化课程纳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不仅是对本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活资源的挖掘与传承,也是培养幼儿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形成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手段。同时践行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理论。
三、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指南》的“说明”部分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幼儿为了学会生活、通过生活来学习生活,学习与生活相互交融,学习、生活、发展三位一体,就是幼儿学习最大的独特之处。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生活化课程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强烈探索感的课程,必须要有具身认知,要和自己的身体的动作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它以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为根基,以自然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为线索。我们的课程必须建立在生活情景的基础上,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生活、创造生活。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强调了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2.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应该以书为参考与现实相契合,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教育内容真正的成为一个联系的“五指”整体。
3.张雪门先生行为课程的主张在《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一书中指出:课程须和儿童的生活联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事情应有准备,应估量环境,应有相当的组织,且须有远大的目标。
4.虞永平教授在《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一文中指出: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它们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象,带来专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因此,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的,是游戏化的。
五、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1)生活化: 是指“以生活的方式”或者“生活的方法”,把“生活”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转变为一种途径。
(2)园本课程:园本课程主要是幼儿园为达成教育目标,以幼儿园为主体,由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有关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幼儿等,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品质所开发的富于个性化的课程。
(3)生活化课程:是还原幼儿本真的课程,课程的来源,内容,场景,均是生活的还原与再现。
2.研究的假设
(1)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内容翔实的相关理论学习,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生活化课程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观摩、研讨、反思、调整为主要途径,提升教师观察、分析能力,做到有效支持儿童追随儿童。
(3)生活化课程案例分享交流,编制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集,
相关论文、随笔、课程故事发表、获奖。
(4)生活化课程研究2-3个相关子课题。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寻出适合我园的生活化课程的方法、途径及策略等。
2.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3.以生活化课程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观摩、研讨、反思、调整为主要途径,提升教师观察、分析能力,做到有效支持儿童、追随儿童。
(二)研究内容
3.以生活化课程研究为切入点,追随儿童的兴趣支持儿童的想法,生成课程。
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研究,我园将从实际出发,注重从实际教学中研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生活化课程的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2.行动研究法 针对生活化课程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3.经验总结法
4.观察法
5.个案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2.3---2022.4)
1.组内商讨课题研究方向,确定课题名称
2.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2.4——2023.10)
阶段一:
1.组织教师学习关于生活化课程教育前沿理论、信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阶段性总结各年龄段生活化课程实施活动情况。
阶段二:
1.以生活化课程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观摩、研讨、反思、调整为主要途径,提升教师观察、分析能力,做到有效支持儿童追随儿童。
2.开展第一阶段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3.及时上传课题研究过程性的图像、文字资料。
阶段三:
1.生活化课程实施阶段性工作总结、反思,认真撰写观察记录、随笔、小结。
2.进一步提炼研究成果,将生活化课程实施策略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互相推广各自的研究成果,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性、激励性。
3.开展第二阶段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23.10——2023.12)
1.整理课题研究成果的相关资料,提交结题申请。
2.撰写结题报告,对过程性资料查漏补缺,组织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
3.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题的实践之中,在全园交流推广。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编制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集。
2.在区域内进行生活化课程案例分享交流、教学活动展示。
3.相关论文、随笔、课程故事在省市级发表、获奖。
4.根据园本、班本实际研究2-3个相关子课题。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基本条件
本课题研究选材源自生活,在前期研究桃文化及民俗文化园本课程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教师和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园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幼儿园的内涵发展,研究经费充足。
2.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均为园内的骨干教师,具有爱思考、善总结、勤学习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组员中有高级教师一名,骨干教师五名、两名,高级教师可以用理论知识指导青年教师的实践;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均为小中大班的一线教师,可以借助理论知识通过行为观察、课程实施、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发展水平。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姓 |
分工 |
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任务的分工 |
陈 |
组长 |
高级教师 |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
课题研究方案,开题、结题报告撰写。 |
朱倩月 |
副组长 |
二级教师 |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
课题研究中相关活动的组织与建议。 |
周林君 |
成员 |
二级教师 |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
生活化课程内容的创生研究和资料的整理。
|
范亚奇 |
成员 |
二级教师 |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
|
徐福巧 |
成员 |
二级教师 |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
|
费 |
成员 |
二级教师 |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
|
缪张艳 |
成员 |
二级教师 |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
|
沈 |
成员 |
二级教师 |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