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jyktxq2022052-24课题研究活动成果7:(聚焦儿童学习品质助力科学入学准备)
(2022-12-21 14:12:06)聚焦儿童学习品质 助力科学入学准备
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刘雯尹
摘要:学习品质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尊重幼儿的独立思考、保护幼儿的探究兴趣、发现幼儿的发展潜能、培养幼儿的自主习惯。并针对幼儿学习品质中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关键词:学习品质 入学准备
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具有的那些勇于支持其获得学习成功的因素。对儿童来说,学习品质不是幼儿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当幼儿在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时的情感、习惯、能力。学习品质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如何科学助力幼儿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在理解了学习品质的重要性之后,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在入学准备前幼儿应该具备那些学习品质?该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这些品质呢?
一、尊重幼儿的独立思考
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学习知识要思考,解决问题要思考,人际关系要思考,会思考、善思考、肯思考的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这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从幼儿时期我们就应该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1.让“为什么”成为思考的敲门砖
随着孩子的语言发展,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思想无法抑制对很多未知事物的好奇,但是自己有不理解,于是只能通过提问来得到答案。孩子的问题多,说明善于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当孩子提问,也就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不必马上回答,而是要多问、多引导:你说说呢?你想想看!再考虑一下?不是在幼儿提出问题时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让幼儿拥有在实践探究中寻找答案的机会。让幼儿在实际探索中发现答案。即使幼儿经过探索、思考后的答案不真确,不科学,教师也要以鼓励性的语言去赞赏孩子的思考成果。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等待他们去发现的时代,等待他们的将是许多未知的领域,他们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不断地学习。而思考将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个不会思考的孩子很难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立足,特别是在国际化竞争中,缺乏竞争力的孩子们将很难在工作我找到属于自的位置。
2.给孩子一片思考的天地。
会思考且愿意思考,具有思考能力的孩子,他们的求知欲往往是强烈的,思考是创造力的来源,思考越强烈,创造力就越强,终生学习的能力也就会越强。学会独立的思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华罗庚曾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人地看问题分不开的。”孩子们经常会提出一些成年人没想到而且也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时候如果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甚至会给孩子一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面对孩子们提号时不要急于给出句号,应该多给孩子们思考的天地。
3.还孩子一双发现的眼睛。
我们要鼓励孩子思考,并按他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尤其是当孩子思考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百花齐放满园香的简单道理。不强求不代替孩子的思考,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且按自己的思考积极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成长。孩子才能带着自信心、自我欣赏的心,自我发现、自我超越,开始自己的人生!
二、保护幼儿的探究兴趣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好奇心也是他们敢于探索和创新的原动力。当幼儿发现他们认为新奇的事物时常常会问东问西,这些他们对新奇事物表现出的特有的探究欲、好奇心,而他们认为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成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奇思妙想,孩子们的奇思幻想中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牛顿因为对一个苹果落地这一现象产生好奇,最终探索出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应为好奇最终发明了飞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探究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使孩子产生遨游知识海洋的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进一步的去热爱学习,并且去主动学习。我们应该从尊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问题、想法,重视孩子的观点,善于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探索新知的能力。
1.鼓励孩子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根据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大胆地提出问题。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吸引着孩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学习品质,并鼓励孩子勇于发现问题。
2.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观点,共同验证幼儿的观点。建立良好的师幼、幼幼关系,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在讨论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寻找办法共同验证问题,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3.让孩子自己探索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发现幼儿的发展潜能
孩子们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与众不同得想法和思考能力,每个人都有先天禀赋,但后天的教育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自己观察和发现,还要懂得开发。
1.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第一:创设观察环境,带孩子们进入大自然。例如带孩子们参与种植园地的种植,定期观察植物的变化。
第二:确定观察的对象,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变化,例如:刮风时注意观察风的声音,下雨时观察雨的样子,小区的门牌号的排列顺序等。
第三:逐步培养孩子做好观察的记录的习惯。可以通过简单的表格,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创造力的根源就是想象,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知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还记得班上有个小朋友画了一只四条腿的鸡,我看到了,问:“你的鸡很特别,你为什么要画四条腿呢?”孩子天真地回答我说:“我很喜欢吃鸡腿,希望鸡多长两条腿。”我为孩子的回答叫好。其实,孩子的想象力就是表现在平时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上,老师们必须学会引导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3.提高学习的专注力。
从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开始,逐渐养成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迅速专注下来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有益的。其实人的智商差异不大,但是注意力的差异就大了。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物而转移,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的专注力也在不断提升,我们该怎样帮幼儿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呢?首先要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利用孩子好玩的天性,把时间交给孩子。告诉孩子你只要完成了规定任务就可以自由的选择玩具,于是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专注并有效的学习。
四、培养幼儿自主的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长大,如何让孩子具有“身在苦中不知苦,面对困难不觉难”的素质呢?这个品质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实孩子们很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哪怕做的不好,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其实就是在给孩子们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孩子的学习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想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绝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循序渐进。随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循序渐进的提出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我们要遵循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
同样是一个班级,为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品质却大不相同呢?是什么在影响着幼儿学习品质呢。
幼儿是有个体差异的。美国学者马里奥.希森教授认为,学习品质的形成受到主客观两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呢?
根据孩子的不同类型,开展个别化教育。正视孩子个体差异,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性格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个别化教育。要了解每位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尊重每位幼儿的独立人格,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还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引导幼儿,更好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我们应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将学习品质的培养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注重促进幼儿学习的品质和相关核心经验的形成。例如: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投放多种操作材料,便于幼儿开展创作。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与为他人服务的能力。我们开展了自主进餐,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为自己服务;还引导幼儿了解厨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通过观察,使幼儿对厨房工作人员的劳动产生敬意之情,并且让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饭菜,不能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在游戏中注重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竞赛性游戏中,引导幼儿团结合作,激发上进心和求胜心。在一些偶发事件中,例如:奔跑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活动场地受到干扰,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个别幼儿对障碍物、独木桥等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品质。
家园合力,促进学习品质的养成。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园、家庭必须形成合力。父母的行为对自己的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在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中,父母的榜样尤为重要,教师要提早告知家长,形成家园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孩子优良学习品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杨嵩 西川木兰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