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2019-04-17 08:13:40)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先祖阮元晚年在公道的不少遗迹还有迹可寻,尤其说是有两个阮家花园,几百年岁月的冲洗,无数的天灾人祸,亭台楼阁全无踪影了,但圩堤沟渠还依稀可辨。昨天下午,在公道朋友的指引下,实地寻认了一番。

湖边上的“阮家花园”
       我们先驶向远离镇上、当年就在湖边的那个“阮家花园”,在今天的赤岸村花园组。其实,阮元一生不筑私家园林,阮家花园只是当地百姓几百年习惯的叫法。最早,这里是阮元祖父阮玉堂的"钓游之地",也就是少年生活读书的地方,后来阮元父亲阮承信新建珠湖草堂。等到阮杈元致仕归乡,一看“三十年前旧草堂,草堂苑在水中央”,年年大水,“陇亩尚存千树柳,烟波久浸十围桑”。1839年,阮元就来筑堤围田,重建庄园。筑的这条堤就叫太平圩,新建的庄园就叫万柳堂。当地的百姓,多少年来便俗称为阮家圩子、阮家花园。

       进入花园组不远,就看到一个绿树繁茂的土墩,文化站长从小就生活在这里,马上就告诉我们说,这就是阮家圩的一段残存,小时候圩子高呢,一人带一手,有那棵树的向上分杈那么高: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站长说南边就剩这点了,北边一条大埂,十年前还有一人带一手高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我向他们介绍,当年阮元筑的这条圩,在北湖十七条圩中最能抗风挡浪,1840年一场大水,赤岸一带所有圩都破了,唯独阮元筑的这条太平圩岿然不动,当年五百亩稻田就大丰收,阮元写了好几首诗,抒发与乡亲“欢乐同一饱”的喜悦心情。站长又指着一片水洼,说我们当地人都叫它是护庄园沟,就是阮元当年筑堤时开挖的沟渠,我说或许就是当年定香亭下的荷花大塘,万株杨柳碧如烟,种得红莲间白莲。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站长又指一高坡,说这是当年阮家圩古树最集中的地方,我想当是万柳堂的黄鸟隅吧,阮元嘉庆八年名此隅,彼时久有黄鸟居。晚年阮元在此经常披衣登隅,我家乔木百岁余,莺亦永与家禽俱。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水边有太湖石,站长说原来有几丈高,后来嫌它碍事,便敲碎了,他有一亲戚在博物馆工作,说就是碎成这样了也很有价值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还不时地看到当年的旧砖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站长指着一间房子说,就在这个地方,当年阮家花园有九十九间半房子,我知道民间传说总是用九十九间半来形容房子多,其实万柳堂没几间房,除了正屋珠湖草堂,还有门楼、院墙、定香亭、三十六陂亭等几个亭子,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村民越聚越多,一听说来看阮家圩子的,个个都如数家珍似的谈开了,我没好意思拍摄他们的照片。站长指着那一片麦田说,以前那里是湖外,庄上都是渔民,阮家把这一片水面给他们打鱼,阮元让他们都姓于,渔民们世世代代都很感恩,所以那里就叫于庄,阮元筑的土谷神祠就在那儿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镇西的阮家花园
       离开赤岸村花园组,我们又来到了公道镇西的花园社区。穿过工业园区,来到一片沟渠环抱的地方,花园社区的支书说这个地方就是阮家花园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其实,这里是阮家三世祖千户公与四世祖厉氏到公道后最初购置的田地,时间在1644年,到了六世祖匡衡作为别业,曾经”池亭花木颇佳“,可是早在阮元之前就荒废无园了,但人们叫惯了仍然呼之为阮家花园。不过,这里一直是阮府田,”从未入异姓手“,阮元晚年与少林侄分耕之,百亩阮元说“余耕三十余田“。1841年秋天,阮元曾来过花园庄,就看到这条大濠沟,当时是“以木彴过濠”,即走木桥过此沟。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阮元那天又登九窗楼,作组诗,第六组就是记花庄观获行,所有关于阮氏花园庄的由来都是从此诗及注中得知:花庄归阮氏,今亦二百年。环沟为园圃,百亩余为田。天寒种二麦,与侄同耕烟。很快,花园的乡亲也来给我们讲解了阮家故事了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她说那里是东冈子,没存下来;这里是西冈子,人家都说冈子下有宝贝呢,一坛子金一坛子银,过去牛耕田耕到冈子上就不走了,牛都晓得呢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