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阮元在公道的两个“花园”实地探
湖边上的“阮家花园”

我向他们介绍,当年阮元筑的这条圩,在北湖十七条圩中最能抗风挡浪,1840年一场大水,赤岸一带所有圩都破了,唯独阮元筑的这条太平圩岿然不动,当年五百亩稻田就大丰收,阮元写了好几首诗,抒发与乡亲“欢乐同一饱”的喜悦心情。站长又指着一片水洼,说我们当地人都叫它是护庄园沟,就是阮元当年筑堤时开挖的沟渠,我说或许就是当年定香亭下的荷花大塘,万株杨柳碧如烟,种得红莲间白莲。




站长指着一间房子说,就在这个地方,当年阮家花园有九十九间半房子,我知道民间传说总是用九十九间半来形容房子多,其实万柳堂没几间房,除了正屋珠湖草堂,还有门楼、院墙、定香亭、三十六陂亭等几个亭子,

村民越聚越多,一听说来看阮家圩子的,个个都如数家珍似的谈开了,我没好意思拍摄他们的照片。站长指着那一片麦田说,以前那里是湖外,庄上都是渔民,阮家把这一片水面给他们打鱼,阮元让他们都姓于,渔民们世世代代都很感恩,所以那里就叫于庄,阮元筑的土谷神祠就在那儿

镇西的阮家花园

其实,这里是阮家三世祖千户公与四世祖厉氏到公道后最初购置的田地,时间在1644年,到了六世祖匡衡作为别业,曾经”池亭花木颇佳“,可是早在阮元之前就荒废无园了,但人们叫惯了仍然呼之为阮家花园。不过,这里一直是阮府田,”从未入异姓手“,阮元晚年与少林侄分耕之,百亩阮元说“余耕三十余田“。1841年秋天,阮元曾来过花园庄,就看到这条大濠沟,当时是“以木彴过濠”,即走木桥过此沟。

阮元那天又登九窗楼,作组诗,第六组就是记花庄观获行,所有关于阮氏花园庄的由来都是从此诗及注中得知:花庄归阮氏,今亦二百年。环沟为园圃,百亩余为田。天寒种二麦,与侄同耕烟。很快,花园的乡亲也来给我们讲解了阮家故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