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高考复习诗歌专练之一——王安石诗歌

(2020-10-27 12:03:58)
标签:

高考

练习

语文

分类: 模拟试题

2021年高考复习诗歌专练之一——王安石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和甫咏雪【注】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此诗写于新法推行之时。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笔写降雪前的景象,运用拟人写风起云涌,渲染大雪来时阴云密布的场景。

B.诗歌第二句写诗人坐看雪落山丘时雄奇阔大的美景,描写极其细腻,富有韵味。

C.颈联用便疑”“终欲两词,诗人想象大雪包裹整个世界,终将带来美好的春天。

D.尾联写寒乡人不感念带来丰年的瑞雪,含蓄表达了百姓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不理解。

2.诗歌的颔联有什么含意?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抱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注】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岩峣:高山。分:甘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绿,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本诗既有登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4.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水帘洞

王安石

淙淙万里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

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值钱。

【注】这首诗是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满,回金陵老家探亲,路过白荡湖登临浮山时所作。水帘洞:在金谷岩西侧,即滴珠岩。因常泻四时雨,别当一洞天,故得其名,悬瀑奇观,当为国内罕见。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写水帘洞顶上流水的气势磅礴,表现出诗人亲临其境时内心的震撼。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水帘洞内清风嗖嗖、水声淙鸣、白日一线的奇景,流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惊奇与喜爱。

C.颈联有比拟,有夸张,再现了水帘洞前云卷云舒、云蒸雾聚的动态画面。

D.尾联议论,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浮山水帘洞内外幽人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后元丰行

王安石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注】后元丰行: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这首诗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十年后农业取得较好收成时写的。他还写了另一首《元丰行示德逢》,所以此首加以示区别。稌(:糯稻。龙骨:也称翻车,灌溉农具。:挖掘。杙(:系,拴。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化用五风十雨的典故,歌颂元丰年间风调雨顺的气象。

B千里”“没云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麦苗和黍稠密茂盛、长势喜人的景象。

C.荻笋胜过牛乳,百钱才够买酒,从侧面写出了江南鱼米之乡百姓的富庶生活。

D.这首以神宗年号为题的诗,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富于理想色彩。

8.简要概括诗中老翁的形象特点,并分析诗人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910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此词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时的作品。欹眠:斜着身子睡觉。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亦指仕途。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上阕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错在描写极其细腻,富有韵味。此句写雪,着眼于下雪时山垄茫茫一片,从大处着笔,并无细腻的描写,且笔锋直露。

2.(1)大雪清除世界的污秽,功德圆满;大雪滋润焦枯的万物,普济众生。(2)托物言志,写雪能够平治险秽”“润泽焦枯,表明诗人有改革现实和惠济苍生的才能,通过对的赞咏,寄托了诗人治理积弊、改善民生、润泽苍生的伟大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含意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为托物言志诗。前两联借写雪的色彩、功用来表达诗人自己也要为国为民平治险秽的理想。颔联的意思是大雪清除世界的污秽,功德圆满;大雪滋润焦枯的万物,普济众生。写雪能够平治险秽”“润泽焦枯,表明诗人有改革现实和惠济苍生的才能。颈联的意思是整个世界成了白皑皑的一片,春天终会来到,一切都将变得美好。表达了乐观的心态,对未来功业有成的信心。尾联的意思是贫穷的地方不会想冬季的瑞雪,只有在那晴空万里时,才会忆及。此联写寒乡人不感念带来丰年的瑞雪,含蓄表达了百姓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不理解。诗人借此批评那些目光短浅、不理解新法的保守者。而王安石的这首七律写于变法之前,在这首诗的颔联里,诗人通过对的赞咏,寄托了自己治理积弊、改善民生、润泽苍生的伟大抱负。

3B【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本题中,B项,颔联写诗人登高赏菊的场景不正确。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意思是本来应该你我手执绿酒共赏黄色的菊花,又何必有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子吹紫箫相伴。是诗人在登高中想象的与妹夫一起赏菊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妹夫的思念,也表达了对高洁志趣的追求。

4.王安石诗:表现出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

李白诗:表现了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

毛泽东词:表现了英雄人物被祖国壮丽秀美景色吸引、倾倒,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这是一道结合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的题目,此诗中的犹分低心事折腰中的意思是甘愿低心意思是放低姿态,再结合前句渊明久负东篱醉,说明陶渊明已经长久没有悠闲地在东篱饮酒了,说明他已经出仕,这样理解,此句中的折腰,是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李白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意思是怎么能低下我高傲的头,弯下我高贵的腰去侍奉那些权贵,可见表现的是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毛主席的诗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是倾倒的意思,对象是祖国壮丽秀美景色,表现的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

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直抒胸臆错误。不是直抒胸臆,是通过朱门幽人的问答,委婉地表现出山间生活的令人神往。

6.运用了夸张、想象、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首联写檐前石巅落水,运用万里”“皎皎一派等句进行了夸张;颔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去描写风声、落水声、白日与水帘;颈联运用拟人与想象的手法写洞内外的浮云雾气收卷自如,似有缺月相挂的奇景。流露出诗人对浮山及水帘洞奇景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析,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淙淙万里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抓住万里”“皎皎一派等分析,运用夸张手法,写檐前石巅落水的雄伟景象。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抓住清风”“”“鸾鹤唳”“白日等分析,从听觉和视觉去描写风声、落水声、白日与水帘等景象。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有比拟,有夸张,再现了水帘洞前云卷云舒、云蒸雾聚的动态画面。

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百钱才够买酒理解错误,此句是说花上百十个小钱就能沽到斗酒,表现的是因年丰酒价低,百姓生活富足的。

8.老翁形象:悠闲惬意,淳朴率真,对生活心满意足。用意:用老翁形象以点带面(用老翁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面展现国富民安的社会景象,歌颂新法所取得的成果,表达诗人心系天下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诗歌反映出的核心要素以及诗人的基本性格特点,从诗歌语句中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老翁的形象描写在最后四句,意思是,老翁乘着只小船沿着护城河向西南漂流,有时在杨柳间系上小舟。满目美景看不够,又乘兴斜躺着漂过金陵石头。见到的人都是那么的欢乐,个个红光满面,喜上眉头。西南流”“杙小舟”“乘兴欹眠”“逢人欢笑这些动作、情态描写,生动地勾画了老人坐船进城寻亲访友的快乐和对于生活心满意足的情态,表现了老翁的生活自得和惬意。

分析塑造老翁形象的用意,主要结合时代的背景以及诗歌的主旨。开头两句为作品第一部分,歌颂元丰年间风调雨顺的喜人气象。下六句为第二部分,歌颂元丰年间五谷丰登,物产精美的盛况。最后八句为第三部分,歌颂元丰年间人民的幸福生活。根据注释这首诗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十年后农业取得较好收成时写的可知,本诗是北宋中叶变法改革的颂歌,也是作者心系天下,希望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的直接展露。

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B项,“‘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分析错误,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应出茅屋周围竹林的深窈秀美。

10表现了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对山间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前两句通过柔蓝萦花草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自嘲。将鸟鸣 当作朝鸡”,午睡醒来而不愿起床,忘了邯郸道表现了对韶华逝去的感慨无奈。猛然觉得朋友们都老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联系注释,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写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柔蓝一水萦花草让画面呈现出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窈窕写出竹林的深窈秀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表达出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忽忆故人今总老,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抒发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伤感和无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