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军产散文阅读策略4:怎样辨析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类散文?

(2018-10-28 10:17:28)
标签:

散文阅读

教学策略

分类: 教学论坛

怎样辨析空间位置安排结构类散文?

渭南高级中学张军产省级名师工作室http://blog.sina.com.cn/u/6489091438

散文的结构类型和表现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且变化交错着的。好的散文一般以一种结构模式为主,同时包含其他结构模式。散文结构的形成,往往有许多技巧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就是其中之一。

一、考情回顾

1.(2014·山东卷)黄裳的《浣花草堂》: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

2.(2015·天津卷)张抗抗的《云和梯田》: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考情分析

有些记事性散文和写景状物类散文,尤其是游记散文多按空间位置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即按地点、景点的变化安排材料,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景的表现技法。比如朱自清《欧游杂记》里许多文章便采用了”“西”“空间方式安排结构。

通过仔细研读文章的标题,明确文章所写的景或物。

通读全文,划分层次,概括每层的中心意思,从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三、学情回顾

空间位置安排结构类散文有什么特征?

有些记事性散文和写景状物类散文,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即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安排结构。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段写作者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第二段从荷塘周遭的环境写起,向“荷塘月色”的主体进发。作者先写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继而实写荷塘四周的林木,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环境。第四段描绘月下的荷塘,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第五段描绘荷塘上的月色,写了月光、月色。第六段描写荷塘四周的景象,写了树色、远山、灯光、蝉声、蛙声。最后一段作者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回到家里。作者以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

四、解题指导

怎样辨析空间位置安排结构类散文?

有些记事性散文和写景状物类散文以游踪或景物观察地点的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2014·山东卷)黄裳的《浣花草堂》: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

(首段)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尾段)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

解析:本题分析对杜甫的新的认识,作者随着游览的脚步,一些新的见闻使作者对杜甫产生了新的理解。第1段末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点出下文以游踪为线索安排结构;第3段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第4段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第5段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第6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第7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8段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9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第10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第11段坐在水槛上休息等都体现文章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   

组织答案: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又如.(2015·重庆卷)甘建华的《甘森的西红柿》: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首段)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

(尾段)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旅途中所见集中在第1段,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第2段“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第3段“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第4段“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第五段“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第10段“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等无不体现着空间位置。

旅途中所见集中在第1段连草都少见,不见飞鸟,可见景色荒凉。第234段则描写了甘森充满活力与生机勃勃的一面。这样,用途中单调荒凉的自然景物衬托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景象,突出了对甘森的赞美之情,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组织答案:途中自然景物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生机勃勃。衬托。突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揭示文章的主旨。

再如,(2015·天津卷)张抗抗的《云和梯田》: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段)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

(尾段)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分析,可从云和梯田的自然景观,积淀千年的农耕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思考: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14段写云和梯田的总体特点。

519段写云和梯田四季的不同景色。

2025段写水梯田的水的由来。

2627段总写云和梯田给人的整体印象,与开头呼应。

体现景物空间位置的语句: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全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春梯田夏梯田秋梯田冬梯田,又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组织答案:依山就势,形状各异。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迥异。山水与耕地完美交融,体现中国农人的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千年农耕文明成果。

五、解题感悟

有些记事性散文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

写景状物散文,或描摹山川名胜,或抒写地域景致,或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都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

写景的顺序,要注意换景的角度,即移动或定向观察特点,移步换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先上后下;先点后面、先粗后细,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