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2021-05-15 21:46:09)


    
带着一丝对吴敬梓的怀念心情离开吴敬梓纪念馆,时已过午,往西去返回食品一条街中,目测片刻后进入人流最频的一鲁味馄饨小店,儿子知道我不爱肉食,特选了每人一碗肉少的荠菜馅馄饨,十元一大海碗,每碗内沉底着8个大个馄饨,很实惠!进店前在相邻的烧饼店里买了8个现烤的芝麻烧饼,15角一个,酥热香甜,就着大碗荠菜猪肉馅的馄饨,吃得又饱又好。一家三口仅花了42元人民币,这是我在南京街上的饭店中,吃到的一次最物美价廉量大、且自感丰盛的午餐了!但是我也明白这背后是餐馆经营者付出的艰辛和无奈,心里很同情他们。离开食品街又向东行不远就到了东水关公园。
      这里是江苏省国家五A级免门票景区。它与西水关同是南京明城墙的两个水关 (我在《游金陵赏心亭》博文中介绍过西水关)。这东水关地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它既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是古南京保存至今的最大的水关。此处最早可上溯到三国时的东吴孙权时期,开始时挖了一条引水入城的水渠,供城内居民生活用水。六朝时期这里是通往淅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集中贸易。直到杨吴太和四年(932)金陵府尹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城,使此城成为了高甲坚于天下的一座大城池。这东水关就是这次扩建中建成的。明朝朱元璋建明城墙时又在此基础上扩建,1960年拆城风潮中被拆除了一部分。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东水关是三层的砖石结构建筑,每层十一个券门。最下一层是十一门水闸孔,第二层十一个券门都有两开的铁门,紧锁着,第三层的券门都已被拆除。二三层是驻军和存放军用物资用的,也算是最大的藏兵洞。最下边第一层是用以调节内秦淮河水位和防洪用,券()门中间装有铁栅栏,防止敌军水路偷袭进关。这样把城墙与水关建筑成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东水关是十里秦淮的龙头,秦淮河水是在此处一分为二的,一股成为城墙外侧的护城河;另一股由下层券闸穿关入城,成为南京城内的十里内秦淮河的开头。千百年来流入此关的秦淮河水,既扶育了两岸的芸芸众生,也流淌出了十里秦淮的文明。它流过了历朝历代,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与典故,丰富着南京的历史。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要到达东水关公园的核心部分,要先经过第二层的十一道券门。这约100米长的步道,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券门在一条直线上越来越小,配上了十串随风幌动的红色串灯,也别有一番风情。走过最北面第十一个券门之后就到了一个较开阔的地方——东水关码头,有一块勒名——“东水关码头的巨石矗立在这里。在码头的南面下方正是十里秦淮的起点,在水上飘聚着好多只彩色的画舫待发。岸上到处植有柳树桃树桂花树,以及修剪低矮的冬青与黄杨。在南边岸上建有放船亭,是座四柱方亭,此亭飞檐翘角,玲珑美丽,亭名三个字是现代书法家启功的笔迹。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离放船亭不远,建有一列石质的诗壁",壁长约二十余米,石壁的顶上是一长列灰色小瓦殿芜飞檐,壁下面是绿色的青草坪池,东面刻有金色大字风雅秦淮;西面雕刻有明代末年著名诗人汪懋鳞创作的七言长诗《秦淮灯船歌》:
    
“秦淮五月水气薄,榴花乍红柳花落。新荷平舒菡萏高,对面人家捲簾幕。晚来列炬何喧阗,鼓吹中流一时作,火龙一照灯船来,众响啁嘈判清浊……世人忽忽无远虑,悲歌拔剑地空斫,嗟我旅人行且归,醉眼迷离在城脚”。
     
全诗共16小段,448字,字两寸见方大小,深刻在石头上并用石青散之。此长诗描绘出了五月的端午节古老金陵人在东水关城墙外开阔的水面龙舟竞渡的热烈场景,描绘出南京美丽的夜景,诵时须用南京当地方言土语读来才押韵,更显恢谐幽默。在壁的南端一棵古老的针叶松象巨型的华盖一般遮荫着石壁的一角,十多个壮汉正在那里的石桌旁围观,养鸟人摆弄两只鸟笼对接后,用蓝色布罩遮住笼子,只留一道宽缝,屏住气息地偷看两笼中的雌雄二鸟交配,可能是两位养鸟人商定好了要遗传或改良鸟的品种。过了片刻,一位臂带袖章的老年女环卫人员过来高声嚷叫那几个踩着草坪的人,令他们抬脚离开草坪。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码头西面有上明城墙的入口,在城墙上有横行五个大字东水关遗址。那台阶是古城砖砌的,我沿台阶上去,先在已拆除的第三层券门处,即第二层券门的房顶上转着看了片刻,那里仍是古城砖舖地,有几条大的青石条横卧在那里,举目望去,给人以萧瑟荒凉之感。南面墙沿上那十一串红灯给这里增添了一丝活气。我继续沿阶上行,沿路多处古城断壁,裸露着被风化雨蚀的碴口,仿佛向游人诉说着不幸的遭际,好在有砖缝中的野草野花点缀,浅黄色的野花小而美,纷披的枝叶很茂盛。我沿阶走到了路的尽头,到了这段城墙的顶端,原来这里设有南京城墙景区售票处。我隔着入口向西张望,看见几百米的平坦砖漫的城墙顶面,以及城墙上的箭垛子,还有一串串的红灯,我用手机拍下了实景后就返回了码头。下行时专心数下台阶的步数,共97步台阶,若连同由平地上到码头的台阶可大概算出东水关城墙最高处约30米左右。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五一出游(之三)探南京东水关2021.5.6.白洋淀老者


     码头所在的公园东面很远处,有一个重要的古景九龙桥。我曾从文字介绍中知道,它是一座横跨秦淮河南北方向的五孔石拱桥。原桥长51米,宽12.4米。因为排桥面积水,在桥两边建有9个龙头,通过龙头的口,将桥面上的水及时直接流到秦淮河里,又有民间中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建九龙桥,是希望借助龙的神力镇住南京风水,以此永保大明江山世代相传。据说清朝的雍正、乾隆二帝几下江南时,都是通过此桥进入南京城的。更有一事很值得记述:2001年复修此桥时,在桥面铺了大块青石,又在桥两边镶了80个莲花彩云石栏杆,桥两端安装了4个雕花石鼓,共用石料4000吨!而桥的基础却丝毫未动!可见我国古人造桥技术之高超精湛。据文字记述,当晴日的傍晚时分,阳光照在古桥上,如同披上了五彩霞衣,给人以吉祥端丽的感受。
    
因为九龙桥离东水关遗址处较远,虽然很想亲眼看一看,亲手抚一抚石栏杆,终因顾虑往返时间较长,未能去成,留下了小小的遗憾。探过东水关后,概括起来这个景点有4古:一是上面所转述的九龙桥,建于明朝初年。二古是古河,指记录了南京城千年世事沧桑的秦淮河。三古指南京明城墙,它距今已近七百年历史了。在东水关的最高处放眼望去,东水关雄伟壮丽,今日的南京繁华美丽。四古指东水关底层的十一券闸门。它处于内外秦淮河的交汇处,负有给秦淮河供水,和南京城内防涝的双重任务。而且直至今天仍完好无损,也算是奇迹呀!
    
我带着未去看九龙桥的小小遗憾,结束了对南京东水关的探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