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夕,我让儿子给我选一处南京市的出游景点,即不要太远,人流又小,且历史久远,知名度又很高。儿子给我选定了“古桃叶渡”、“吴敬梓纪念馆”、“东水关”三处景点,它们的位置在一条线上。小长假的第一天,即五一劳动节,我们动身乘地铁到了南京夫子廟。来到巍峨的“古秦淮”牌楼对面,只见已进入牌楼内大街的,和尚未进入牌楼的旅客人潮汹涌。广播喇叭里循环播放着:“凭苏康码,预约进入夫子庙!凭苏康码,预约进入夫子庙!”我心里很同情人海中的这些远路而来的同胞!在终日劳碌之余,好不容易趁小长假来南京游玩放松,却先在人流中挣扎拥挤一番。而这种情景也真实地反映出了我国国内安定团结,人们生活自由幸福,这才造就出了假日亿万人员出游的壮观场景啊!
沿秦淮河岸街道向东行约二百米,便到了景点桃叶渡的范围。在一方黑色大理石上刻有“金陵四十八景之“桃渡临流”(宣统二年)”的牌匾处,拾阶而下,便到了秦淮河的水岸边。这里本是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交汇处,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这个渡口原名南浦渡,已有1700年的历史了。它和杭州西湖的断桥,杨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一样具有传奇浪漫的色彩,且这里由于是真人实事,传奇浪漫色彩更甚。它是因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爱情故事得名而名扬天下的。

据史书记载和有关文艺作品描述,旧时的秦淮河有六朝金粉之称,曾有“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情韵。而如今,在这段古老的河段两岸,尽是三四层阁楼的民居,尽管很多处缺乏油漆彩画,但从保留的雕窗和格局,依稀展示着它曾拥有过的美丽容颜。脚下的河边便道约两米余宽,岸边贴着河水建造有半人高的栏杆,很坚固,这是当地人民政府出资修造的。这段古老的河段,是从东边不远处拐弯后留传过来的。对岸也一样是私宅民居,水上人家。河宽约四五十米,水很清,不时的有画舫游船开过来开过去的,每趟船内都坐满了游客,我紧倚着栏杆看他们,船里的游客探出头来看我,因为离着近,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笑脸。
游船无情的向前行驶着,尾部激起很大的浪花。浪花上方总盘旋着三五只啄鱼的飞鸟,体形不小,眼看着有只鸟啄到了一条不小的鱼,叨着鱼飞到对岸楼檐上,努力的一口一口地往下吞咽着,很贪婪的样子。我在往前漫步中,听到头顶上有低声谈话声,仰头望去,在三楼的栏杆处有几位妇女正在闲谈,是南京地区的方言,听不清,也听不懂。将到桃叶渡公园处,有一外地来的男子手持手机在录音,他放开喉咙放声高唱,但总是那一句旋律,可是音质很好,当时我有些冲动,竟然想与他合一句,但最终抑制住了。
到了渡口的桃叶渡公园,在公园的西墙角处有一幅手执团扇的黑色仕女浮雕,原来那是桃叶女的雕像。在雕像的旁边有已斑驳不清楚的两行字,是赞颂桃叶女和王献之的文字,公园临水立有高大的石牌坊。门额大字“古桃叶渡",两边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

公园的西边是贡茶院,内设玉壶轩、双亭、九曲坊,是一处集品茗、交流、文化演艺于一体的特色园林。公园的东边是桃叶桥,桥体有大字“桃渡临流”。桥头处空地有一棵合抱粗的古槐,粗大的树干朝河心斜躺着。我见有游客倚着树干拍照留念。更有好动的年轻男士爬上树干中部摆姿势拍照。过了桥便是路街了。


一路走来,在短短数百米之内,在阁楼底层的墙山上。不断的有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歌咏桃叶渡的诗篇。在镶嵌在墙上的一方方石板上,有用石青颜料散过的各体诗词,例如有宋人曾极的诗:
“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如同桃叶渡江时。”
有明朝史谨的诗文:
“重经古渡立斜曛,愁见桃花两岸春。欲向東风唱桃叶,江边怕有别离人。”
还有宋代杨修的诗;南宋辛弃疾写此处的词《祝英台近 桃叶渡》一首;明朝汤显祖的诗,清朝皇帝乾隆的诗;清朝郑板桥的诗;明末清初金陵女诗人纪映淮的诗;还有王献之歌颂桃叶的爱情诗《桃叶渡》 四首: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邻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
以上这些诗文,都是同一个指向,即指向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同摆地滩卖砚台的平民女儿桃叶、桃根姐妹二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是形成造就此地名称为桃叶渡的历史根源。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东晋外戚大臣,大书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司马显的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在河岸众碑文中,其中有一方黑色描金的“太”字碑。碑的上半部分只有一个金色的“太"字,下半部分用寸楷字介绍少年的王献之,在其父亲书圣王羲之影响下,从小就爱好书法,十二岁时书法就相当不错了,于是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有一天他写了一个“大”字拿给他父亲看,其父看罢,沒有吱声,拿起毛笔,在这个大字下点了一个点。献之不解其意,将字拿给母亲看。母亲把字端祥了一会说:这个字只有那一点象是你父写的!献之当即惭愧至极,自此不敢再骄傲自满,塌塌实实地练字作人。终成为当代有名的书画家。而也流传下了“只有一点象羲之” 这个历史小故事。

王献之有曲折的爱情经历,他年青时,在双方家长的撮合下,与他表姐郗道茂结为夫妇,婚后二人非常恩爱。郗道茂也是当代才女,且形貌美丽,性情和善委惋。然而他们的生活并不顺心,他们双方的父亲相继去世,唯一的女儿又不幸夭折,面对共同的悲痛,夫妇二人仍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努力的生活着。当朝晋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因其驸马丈夫参与了上层的谋逆大罪被处极刑,而新安公主得以与驸马离异准予择婿另嫁。这位一根筋的公主偏偏看上了已婚的王献之,且发誓非他不嫁。多次托人说合都被献之阻止,甚至史料记载献之为了拒绝这桩婚事,故意用艾条灸瘸了自己双脚,走路一拐一拐地成了瘸子,而公主说:你就是瘸子我也要嫁给你!遂动用皇权,说动皇太后要其父简文帝降旨,令王献之休去郗道茂,另娶新安公主为妻。献之混迹官场,深知抗旨不遵的后果,为了保全发妻性命,选择了休妻另娶。恩恩爱爱的好夫妻,被捧打鸳鸯,悲痛分手。郗道茂因父母双亡,无家可回,只得在伯父家过了一段悽惨日月,因怀念与献之在一起的日子,不久就郁郁寡欢,凄凄惨惨地死去了。王献之得讯后,心中悲哀不已,《晋书》中曾记载,王献之在弥留之际的遗言中有:“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仍未忘与结发妻子的万般情恋。至于他与新安公主之间的感情,就可想而知了。他情场失意,换取了官场亨通,一直官升至中书令(是高官了)。由于精神苦闷,他便经常到离住处烏衣巷不远的南浦渡来散心解闷。某日,他在此地看见一个摆地摊卖砚台的女子,长像与前妻郗道茂神象,便对其产生了好感。在双方买卖硯台的过程中,彼此相识产生好感,经过多次攀谈了解,双方彼此间产生了爱慕之情,女子名桃叶,其妹名桃根,自此,献之经常来此处接送姐妹二人,三人之亲蜜表现,常使此地游客与摆渡梢公羡慕不已,加之此地种桃甚多,桃花落地,桃叶落水,片片水面飘满落叶,遂将南浦渡口叫成了桃叶渡。名人王献之纳妾桃叶姊妹,曾轰动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这第三段婚姻没过多久,两年之后,四十二、三岁的王献之就去世了。桃叶姐妹俩也下落不明,你想,皇家公主还能容的下她俩吗?正史对郗道茂和新安公主都有文字记载,而对小民桃叶桃根姐妹却没有只言片语,她们只存留在美丽的桃叶渡的传说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桃叶渡因王献之的爱情故事而扬名至今,这秦淮河中的流水几千年来都不停的流动着,而桃叶渡的游客和画舫中的游人,由过去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和卖笑女子,换成了今天国家的主人们,新人们正在以新的面貌、新的思维来批判地认识和传承这古桃叶渡的历史遗产,使之更好的造福当代人民。
我在沉思中结束了在这古桃叶渡的游玩,酝酿着去拜访下一处景点——吴敬梓纪念馆。(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