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2021-03-07 12:28:27)
标签:

杂谈


    
耸翠层峦接碧空,清凉襟袖拂天风。石头城上西邻望,千古兴亡慨叹中。这首《清凉山》是乾隆皇帝登南京清凉山后,面对此处山川美景发出的感慨。如今,此地建有AAA级免门票公园,供人民游览享用。我因为游乌龙潭公园尚未尽兴,出园后继续沿虎踞路北上,来参访清凉山上的清凉山公园。
     
资料介绍,清凉山,乃钟山西延之尾端,古名石头山。是南京城西的一片椭圆山势的丘陵山岗。方4公里,高百米,与石头城隔路相望。
      
战国时,楚威王七年,即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国之后,在此置金陵邑,南京自此称金陵。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抵抗曹操大计,曾驻马石头山,在此观察金陵地形,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评语,这只蹲踞在江岸的老虎,就是指今日的清凉山。东汉建安十六年,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孙权将政治中心由镇江迁来南京,第二年在金陵邑改筑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在唐朝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南麓,多年的江水冲击拍打,使石头山形成了悬崖峭壁,成为阻止北敌南侵的屏障,此处又是南京西部的制高点,战时为兵家必争之地,平时又是水陆码头,渡江南来的旅客登岸后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座石头山。南唐时在此山上建避暑行宫。到北宋时将石头山更名为清凉山,沿用至今。这儿离乌龙潭不远,不一会儿就步行到了清凉山公园南大门前。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清凉山公园的南大门为牌坊式三拱门,中门上“清凉山”三个大字,是明朝遗民、清初著名爱国诗人、画家龚贤所书。在公园南大门的左手边,筑有龚贤故居“扫叶楼”。这是进园门后的第一个景点。顺着西去上坡的路,在竹林中的小路上登台阶上去,便见到一个高门。门额上题着繁体字“古掃葉楼”,及两个小字“敕建”。在高门的一边有一座用太湖石雕成的石身人首的龚贤雕像。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每次都来清凉山游玩,还题有一首《遥题扫叶楼》诗。乾隆帝对此楼很感兴趣,曾三问扫叶楼的故事,可是没人敢对他清楚地道出来龙去脉。这是因为此楼的诞生,与清兵入关,清朝更替明朝有关。这扫叶楼的主人姓龚名贤(公元16191689),字半千,号半亩居人。清军攻占南京后,龚贤愤然出走。漂泊在海安、杨州等地多年。晚年回到南京,购清凉山上的半亩荒地建此处住所。从此深居简出,不事权贵,以卖字画和课徒为生。他生前曾有一张画很出名,画的是一个老和尚在萧瑟的西风下扫地上的残叶。画中人物姿态逼真,栩栩如生。对于挂在楼中的这幅画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自画像,为躲避清政权的利用,自己甘愿做一个扫叶僧,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另有人认为,画中的扫叶僧寓意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青年时也曾出家当过和尚。画意可能是想表现大明国破家亡,好象西风残叶,到处飘零。此画是龚贤的精心杰作,景点扫叶楼因此画而得名。也因为龚贤是清朝初年诗书画八大家之首,才有在其故居建纪念馆的殊荣。眼前这扫叶楼始建于1644年,是砖木结构的明清式样,楼两层,顶上盖小瓦,占地270平米。楼前植有翠竹,院内叠有假山。一楼是展厅,展示当代著名画家书写的歌颂金陵清凉山的诗文及楼主龚贤的诗句。其中有一首《西江月、新结临溪水栈》为龚贤所作:
    
新结临溪水栈,旧支架壁山楼。何须门外去寻秋,几日霜林染就。影乱夕阳楚舞,声翻月夜吴讴。山中布褐傲王侯,自举一觞称寿。
    
词中表现出作者龚贤萧条淡泊之情,闲和严静之心。最后两句结尾,表现出作者的为人,尤为可贵!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楼上层是陈列室,在陈列柜中是龚贤的书画精品的摹品和复制品,以及对诗文的研究成果。现代书法大家林散之所书的龚贤故居刻石嵌在壁间。楼前小院简朴大方,处处体现着主人与世相忘,潜心书画的氛围。游人若置身此处,静听风摇翠竹之声,定会有楼门楹联所书的那:
     
“一经风声飞落叶;六朝山色拥重楼”的心灵感触。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当年,楼主龚贤是这样介绍这半亩居所的: “清凉山上有台,亦名清凉台。登台而观,大江横于前,钟阜枕于后。左有莫愁,白水如镜,右有狮岭,撮土若眉,余家即在此台之下。”他的许多画作和诗词,例如他的传世名画《木叶丹黄图》、《清凉环翠图》和《春山高阁图》等,就是在此孕育构思的。草草地转完了扫叶楼,沿来路下坡,往北行去参访另一主要景点清凉寺了。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在北去不远路西平地上,立有数块灰白色石碑,年代久远,已不易分辨其年代和作用。在一块碑上免強认出篆书是李煜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字已斑驳,且无颜色复盖涂字,又无简介。只得捨此处而直奔清凉寺大殿走去。向北望,便是殿身全貌。数根红漆立柱支撑着翘角飞檐的盖顶,殿顶上复盖看琉璃筒瓦,稍走近些便看清在正中的门楣上方有“清凉古寺”大字匾额,殿前院中立有一鼎巨大的铸铁香炉,香炉下放有蒲团,供香客们焚香跪拜,一排五间屋的古寺整体,给人以新彩化后的感觉。正殿内的金身佛象是释伽牟尼坐像,左右两旁伴有两尊弟子塑像,偏殿是展室,这里藏有“三绝”,即董羽的画龙,南唐李后主的八分书,和李霄远的草书。关于清凉古寺的文字介绍上说,此古寺始建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曾经是南唐后主李煜避暑行宫,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有一个例子能加深诸位对清凉古寺和文益禅师的认识,即是汉语成语“解铃还需系钤人”的出处就在于此。有一次清凉寺主持文益禅师讲经说法时,曾提问寺內众和尚,“谁能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铛解下来?”当场听讲的众僧无一人能回答。恰巧法灯和尚经过这里,立即给出了答案:“解铃还需系铃人!”此成语从此流传至今,且妇孺皆知。今天是个寻常日子,上庙敬香的人很少,我匆匆流览了这尊古寺,就去第三个景点“清凉寺的还阳井”那边了。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据简介,这口还阳井开掘于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5),故又名“保大井”。井址就在清凉寺的后面。井上建有一飞檐翘角的六角高亭,亭北墙上镶一石碑,碑文是书法家庄希祖所书的“还阳泉简介”。南面墙上刻有“还阳泉”三个字,是书法家萧娴的字迹。传说古时寺内众僧饮此井之水,到老须发不白,这口南唐古井,井口直径约1米,井深12米,井水丰沛,水质清冽,是清凉山公园内主要景点之一。离开保大井向西不远,便登上了清凉山西麓,整个山脊上是修得很好的环山路,沿这条环山路向北虽然是上坡,因为路长山不甚高,所以也不感觉多么累。路两旁即有参天大树,也有不高的红梅、黄梅、玉兰。路西梅林里的梅花已过盛花期,将要榭落的样子。而玉兰正值蓓蕾初开,满树生机勃勃,看后令人心旷神怡,不久就到了座落在路西边的第四个景点—“李剑晨艺术馆”。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该馆是李剑晨先生的女儿,著名园林建筑设计师李蕾女士设计的。大门和展厅都是现代样式的直角直檐平顶建筑。上台阶进大门有一尊半身人物雕像。旁边的石牌上用中、英、韩三国文字刻写的李剑晨艺术馆的说明。其内容中包括有李剑晨(19002002)的生平事迹。河南省内黄县人。是著名的建筑学家、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水彩画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国水彩画之父德高、艺高、寿高”的三高老人。于1999年荣获香港“艺术大师”奖。暨第二届全球杰出人士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向北出了过庭门是一个大四方水池,水约一米来深,池中有大个金鲤几十条,听到我进门的走动声,即刻由聚而散,往来翕忽。在水池北面便是展厅,厅内墙上布展着李剑晨先生从年青到暮年的终生工作和奋斗的经历记录,和先生的作品画廊。参访后我对李先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出了艺术管继续沿路上山向北,直到环山路的拐弯处,开始沿路下山往东走了几百米,沿途绿竹青翠,古木苍隆。到了三叉路口,便到了清凉山东麓山脚向南的环山路。在拐弯处便是第五个景点古祟正书院遗址。书院门并不高大华丽,门额上条石雕刻着书院名称,进门后便见到书院的一列瓦房,飞檐翘角,是明清朝代的砖木结构,环景清冷肃穆。看介绍知道,这是明朝嘉靖年间为督学御使耿定向讲学而建的。崇正二字,一者是取义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二者是推崇儒家学说。崇正书院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最大的书院。是500年前的南京名校。这里曾教出了明代南京首个状元焦竑。进院后往南行,看到这里三进三出院落的房屋是依山而建,从南到北就山势逐层递增升高,前两进院用游廊连接,第三进与清凉山敞通。此书院有小路往南过银杏谷直至清凉古寺。因为我贪图清凉山东麓的景色,就又出了进时书院的北门,上环山路沿东麓山脚向南下山,在沿路东侧半山腰上,不断地有些小的景点,如:清凉山文化讲堂、魏紫熙艺术馆、清凉画馆……等。在路西侧绿树茂林中,玩鸟爱好者把鸟笼挂在路边树杈上,数十步便有一笼,沿途听到鸟的对答鸣叫声,看见养鸟人或坐或躺在路边的长椅上,惬意的休息着。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走到环山路的最南端,便来到了清凉山公园的东大门附近。这里有清凉山最早的古代遗迹“驻马坡”。在这个重要的景点中。在山道旁立有驻马坡石碑,碑旁有此处景点概括的说明牌。沿山道前行便见有一处“武侯别苑”,这是一幢两层楼建筑,院内有花木,屋里陈列有仿古家具。院内四处都有关于诸葛亮的相关介绍,如《隆中对》全文、诸葛亮生平介绍、诸葛亮于公元2348月,年仅五十四岁时,魂归五丈原的事。在此处山坡上有特别显眼的三个大字驻马坡,字高约1.5米,宽1米,大字之后题有:刘海粟书/年方八七/壬戌之秋字样。红漆刷塗的大字,点缀在绿草丛中,格外醒目。离此不远处有一座四角亭,亭额上刻着驻马亭,两侧立柱上刻着对联一副:山襟水带兴教寺;虎啸龙吟驻马坡。联中的兴教寺是清凉古寺最初的旧称。在驻马亭小道的一侧,有一块石碑上有《驻马坡小记》,其文字小且多。是呼安泰先生撰文,庄希祖先生书写,立于2001年。内容大致为驻马坡的位置和由来。其中叙述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诸葛亮出使东吴联吴抗曹;诸葛亮和孙权并辔视察石头山,点评出“龙蟠虎踞,真乃帝王之宅”的评断,并劝孙权迁都此地。文中最后说出:清凉山上的古建筑,惜经兵燹毁弃无存,今逢盛世,新筑驻马亭于驻马坡上,一以光复古迹,宏扬文化,二以钩深致远,景仰先贤,实属善善从长。是为记。辛巳冬月呼安泰敬撰于古邑金陵/壬午新春庄希祖书成于贤居。

游南京清凉山公园2021.2.18.白洋淀老者

      游毕诸葛武侯驻马坡,坐在《驻马坡小记》碑旁休息,回想这趟游园经历,遂速成七言诗一首,以此结束行程。
    
《游金陵清凉山公园》       雄安过客访清凉,探古思幽夙愿尝。扫叶楼前观字画,清凉古寺忆南唐。还阳井水黑须发,李剑晨公获奖章。崇正书阁三进院,武侯驻马劝孙郎。      辛丑年正月初七
               
—白洋淀老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