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南京乌龙潭公园2021.2.18.正月初七白洋淀老者

(2021-02-26 14:25:14)

辛丑年正月初七,趁着天气晴好,决定去乌龙潭公园游玩。听在南京工作的我儿子说,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古迹甚多。不仅有曹雪芹纪念馆,而且还有颜真卿书画馆。有世界上最大的景观象棋、棋盘—“中国象棋桥”。有龟鳖博物馆,里边展览着中外近百种的千只以上龟鳖活体,其中有一些珍品龟种。园内还有古迹“武侯祠”。听说园内的化石亭内展有5亿年前古代奧陶纪间的两块鹦鹉螺化石。这些景物吸引着我非亲身去参看感受一下不可!今年因为新冠疫情,人们响应国家号召,很多人坚持在原工作地过春节,所以正月初六之前,南京各公园都游人爆满,地铁和公交车上也大都满员运行,这对防抗新冠疫情的活动非常不利,是很危险的,所以选择今日才出门游玩,且选在上午九点之后乘车,这就避开了上班的人们赶班的时间,所以车里不拥挤,有座位,乘地铁的人们又按要求都配戴口罩,个人安全系数提高了很多。

游南京乌龙潭公园2021.2.18.正月初七白洋淀老者

2号线地铁,在汉中门地铁站下车,出站口沿虎踞路北行数百米,就到了乌龙潭公园的西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雄壮的石狮矗立在大门前,狮身连同石座约2米余,身后有一直插空中的建筑,竖行黑色的行书大字乌龙潭公园。经过向管理人员展示个人建康码,被测体温后进入园中,在一片山光水色中最显眼的是一柱约数米高的喷泉向上喷水。湖岸在绿树掩映下有多处古建亭台,湖的南岸临郁郁葱葱的小山,湖北面的远方便是南京著名的清凉山。山光水色之美使此地搏得了小西湖的雅称。面对湖水和喷泉,不由地使我想起了有关此处的民间传说:

 这里远在魏蜀吴三国时代名为“芙蓉池”。到了三国归晋之后,池中尚有四处泉眼,终年喷涌不息。在某年六月十九日始,人们看见有4条乌龙绕泉戏水。自此之后,乌龙每年都准时出现,由此,此湖更名为乌龙潭。随着历史推进,4泉相继匿迹,乌龙也不再出现,然而此处山光水色,清幽典雅,风景依然。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在乌龙潭的西岸新建了两层楼台的妙香阁,其上层为展厅,下层为颜真卿书画馆。在乌龙潭北侧岸边的绿草坪上有一株树龄400年的桂花树,树胸围约有180厘米,株高2米余,取名清桂,人工将其培育成了树桩盆景,成为了国内桂花树桩盆景之最。

游南京乌龙潭公园2021.2.18.正月初七白洋淀老者

在这棵桂花树南十来步,立有镇潭神石。石形峭立,貌似观音。这是1988年以万元巨资从宜兴深山中购得,立于此处以作护潭之神,我在此石下摄像留念。在此神石之东侧,建有龟鳖博物馆,馆前水槽内有一石雕龟,直脖瞪眼,栩栩如生。在龟鳖馆之西侧,有古迹放生庵。简介上说,在唐期乾元二年(759),颜真卿于乌龙潭设江宁放生池,并亲笔为此池撰书《放生池碑记》。唐元和年间(806820),后人在潭西建放生庵,以此祀颜真卿颜鲁公。在庵的墙壁上有颜鲁公的画像,像两边有行书对联:

临江带郭和开清泽;陈表放生德被群鳞。

宋、明、清历代曾相继修缮,太平天国时期遭焚毁。清同治年间江宁知府涂宗瀛于庵址建颜鲁公祠,祠内刻有多块石碑与一口放生井,此处的汉白玉门额大字放生庵,是唐宋古物。紧挨着是纪念颜真卿的彦鲁公祠,因祠门紧锁,不能进去参拜,我只能佇立在此门额下,追思这位唐代的大书法家。他那独成一家的颜体字,千多年来哺育了多少中华爱好书法的儿女啊!那浑厚的笔划,是重按铺毫的结果;而其墨重笔圆,字形方正,布白宽博,字距均匀、字体浑朴,受到历代习书法之人的追捧。

  在放生庵的南边,有何必西湖牌坊,牌坊与曲桥相连,达潭中的肥月亭。这里曾是明代时乘凉赏月的佳地。相传这里发生过月夜巧对"的故事:历史上曾任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的陶澍(17791839)和晚清著名学者、思想家魏源(17941857),二人在龙蟠里比邻而居,来往甚密。一天晚上,二人在肥月亭上赏月,陶澍说:“乌龙美景,秀色可餐。魏源马上对了有此妙处,何必西湖!乌龙潭自此得小西湖之称。此处几经废建,终于在1989年又重建成了这座六角单层的凉亭。

  沿路漫步,过潭岸边的文化墙,约有六十米长的墙壁都是精美的石雕故事。因为乌龙潭早期历史文化名人聚居较多,很多故居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能复建,所以建此墙以展示历史。这里雕刻的石壁上人物同真人一般大小,且神态衣着栩栩栩如生。因为此墙承载着此地的历史故事,所以我格外仔细地观察并多次用手机摄影留念。一开头便是《乌龙潭畔群贤图》,颜真卿的放生池;有明末著名文学家、竞陵派创始人谭元春(15861637)三游乌龙潭石雕;著名藏书家黄虞稷的藏书情缘故事;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派创始人方苞(16651749),历官任康、雍、乾三朝,后归隐江宁,在乌龙潭畔筑庐以居,教子课徒,御赐教忠祠的雕像故事;有清代小说家吴敬梓(17011754),居金陵21年,死后葬于清凉山北麓的吟啸清凉山故事雕像;有少年初识愁滋味的曹雪芹(17151763)简介,他出身名门,祖上迁居江宁,乌龙潭一带曾是曹家的花园。曹家被抄家后,他冷眼观人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石头记》(即红楼梦);还有文坛盟主袁枚(17161797),父亡后辞官养母,购建随园的故事;陶澍与魏源月夜巧对的故事;薛庐课徒,雕刻的是薛时雨(18181885)晚号桑根老农,辞官后主讲惜阴书院,在乌龙潭筑薛庐课徒授业的往事;图书馆之父、知名学者、目录学家晚号艺风老人缪荃孙(18441919),一生撰、编丶校、刻书籍甚多,担任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监督,被誉为现代图书馆之父的事迹。在文化墙末尾,一篇大赋雕刻出了金陵古城的概括和乌龙潭之名胜:

    古城金陵,十朝都会,襟江带湖,虎踞龙蟠,形胜天下。此地物华天宝,冠古今之精华,俊颜辈出,出士林之渊薮。城西有乌龙潭焉,傍依清凉山,西倚石头城,一仰一俯之间,尤集山水之美雅,士大夫缙绅向为所重,常游其间。昔诸葛公勒马于此,品评江山……

  赋中所记诸葛公勒马于此,品评江山是指乌龙潭之东南处,曾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居住过的历史遗迹。这里建有武侯祠。江宁知府赵公任在祠右立一石碑,刻诸葛武侯驻马处。今在此处有一株黄杨树,树干如碗口粗,传说为当年诸葛亮曾在此树上拴马。武候诸葛亮在出使东吴时,第一次来到金陵,观看这里的山川形势后赞叹说金陵龙盘虎踞",有王者之气!龙盘虎踞遂成为了南京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数千年来被人引用,流传至今。

 在乌龙潭东边,有新建的庇鳞榭,本是游客休息的地方,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善男信女云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放生活动。此处是公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在乌龙潭东首,建有一拱二券的锁龙桥,与单孔的通波桥并列,两桥间又有4座小拱桥,这大小6桥各呈一景,又相互构成了桥群组合,尽显群体之美。在乌龙潭的东北,龟山的西北麓有一处仿古建筑一一鹦鹉螺化石亭。亭中橱窗内竖立着两面青石板,板上有一竹笋状的图纹,长52厘米,乳白色,这就是鹦鹉螺化石,学名中华震旦角石,系5亿年前古代奥陶纪间生成的。其来源也够有故事性的:此两块化石是1985年从安徽青阳县徐华乡一家清代旺族后裔处购得。民间传说此系龙游过的石头,故俗称龙游石

  在桥以西方向的龟山西麓,有曹雪芹雕像,是用红色花岗岩制作,像高2.5米,底座高1米,坐南朝北,底座正面镌有曹雪芹像”4字。系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书题。坐姿雕像身着长袍,手持书卷,左腿跷在右腿上,气宇轩昂,饱含文豪神韵。雕像背面潭的南岸上有曹雪芹纪念馆,馆门两边有大字行书对联:

 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
    
这位伟大的小说家,家庭被抄没落后,在穷困潦倒中奋发作为,终于书成正果,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至今国内红学研究热度不减,反而升高。我通过看电视节目,了解到了红学中有一学派,专门研究《红楼梦》书中的一些南京土话,来证实小说虽表面写北京王府的事,实际是写南京的风土人情。这就一改过去反对在研究时采用索隐的方法,而走向索隐的方法了。只可惜因防疫工作的需要,这曹雪芹纪念馆和园內各馆一样,都没有开门纳客,真使人遗憾。

   此时此地,有一位带着紫红色帽子的老年男士正斜倚坐在亭柱旁,手持小话筒,扯着嗓子唱着《科克西里的牧羊人》,声音沙哑悲怆,他的妻子正站在亭中央手持话筒等着接唱。可是我没能欣赏到她的歌声。随着男士那歌声的渐远,我也走到了来时的公园大门,结束了这次稍有遗憾的游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