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研究》第一阶段课题实施计划
(2018-04-03 18:12:22)《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研究》
第一阶段
(2017年9月—2017年11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培养良好的学风。坚持为了学生、基于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课题组紧紧围绕申报的课题《初中生物重难点突破技巧的研究》,结合校本教研开展工作,科学合理地改革生物课堂教学,研究、探讨真正适合我校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想理念
高中生物教学和初中生物教学联系紧密,需要完成高中课程目标,就必须解决好“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务必做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的学习教材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研究目标:
1、有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具体措施。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进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寻求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把初高中知识结合起来,由简入难,由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努力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对难点知识的突破。
四、课题研究措施。
1、狠抓常规,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
2、做细备课,奠定课堂教学基础。
备课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准备和基础,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认真、仔细地进行备课,把初高中学习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先复习,再深入。只有教学前想得细,做得实,紧紧围绕目标进行预设,才能促进有效的生成,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3、加强理论学习,浓郁课题研究氛围。
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理论可以启迪思维和智慧,可以提高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升华思想和理念,所以要强化理论地学习,并把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把研究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
4、加强课堂检查,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
课堂是老师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课堂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必须的,它更能了解真实的课堂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5、组织研讨,关注课题研究的进程。
在一个群体中能有不同的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只有在合作的平台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取长补短。大家争辩、切磋到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正是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生成的过程。以案例研讨、课题研讨沙龙的形式,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大力倡导反思教学,强化课改理念向教育教学行为转化,实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提高”,这是给学校课题研究提出的具体要求。
五、研究内容与操作:
1、研究内容:
2、具体的操作措施
(1)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立初高中生物知识衔接的措施,明确其必要性。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克服枯燥、被动的心态。
树立“初高中生物知识衔接”必要性的观念,由简入难,循序渐进。
增强生物课的趣味,培养学生做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联系,尽快适应高中生物学习。
六、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2、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调查学生的现状,并作出具体的分析、研究。
3、起草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任务。
2、设计出总体研究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的实施。
3、调整课题方案和操作措施。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
1、总结本阶段的学习、研究工作。
2、收集并整理学习、研究材料。
3、拟定下一步研究计划。
4、积极认真地撰写学习理论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