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646897963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晋西北—恒山悬空寺
(2020-12-19 10:19:16)
标签:
旅游
分类:
中华行
2020年7月30日中午从大同云冈石窟出发,向南到浑源县,游览悬空寺。
大巴到了悬空寺时恰逢大雨磅礴,坐在车上登着雨停。
等雨下的小一点换好鞋套,开始游览。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
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这条河是
桑干河上游浑河支流
唐峪河
北岳恒山石刻,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山脚下,也属于恒山的一部分。
全球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历数”世界上看似“岌岌可危”的奇险建筑 ,北岳恒山悬空寺进入该杂志“法眼”。2010年12月,在《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中,悬空寺与“全球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筑”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的“首都之门”、希腊米特奥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国际知名建筑同列榜中。
悬空寺在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
霞客亭内立有霞客遗迹石碑,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叹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悬空寺顺河上游150米处有建于1962年的恒山水库。
恒山水库的泄洪洞被称为罗汉洞。
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唐代诗仙李白为悬空寺醉书“壮观”二字。
悬空寺在危崖之下,风雨如磐,这里也安然无恙。下面草木葱茏,绿树成荫。整个悬空寺,距地面六十米,最高的三教殿距地面九十米,三十层楼那么高。
通过这甬道攀登上去进入悬空寺。
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以西为正,寺门向南开。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
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是悬空寺的一大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
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崖壁上面的步道,非常的陡窄,仅容一人通过,左侧是崖壁,刀劈斧削,右边是深渊,最低六十米,登临到此,真有勇者无敌的感慨。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沿着这条步道,瞻仰悬空寺。
悬空寺崖壁边的铁阶梯,下面是空的,用木柱支撑着,但是踩在上面,也没有晃动的感觉,十分牢固,浑然一体,这些铁台阶可以容纳一双脚,为了防滑有铁钉凸起,走的时候小心一点是安全的。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态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
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
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后一篇:
晋西北—应县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