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2020-12-19 10:16:48)
标签:

旅游

分类: 中华行
        2020年7月30日上午游览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阙门为石造型的重檐结构,上题有“云冈石窟”匾额(黄庭坚书体)。雕刻精美,构思新颖。这种具有庄严、威仪性作用的石阙山门,富有生机的云冈造像元素雕刻于石阙上,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北魏时代气息。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游客中心内的四方佛由四根香樟木精心雕刻、粘接而成,高6米。佛像高肉髻,面相方圆适中,著半袒右肩式袈裟。四尊佛像持有不同的手印,面带微笑迎接四方宾客,香樟木特有的芬芳沁人心脾。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出了游客中心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昙曜广场。广场中央,高僧昙曜望着千年之后的来访者,听着大家给他叫出的不同的名字,广袖轻舒,露出神秘的微笑。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穿过昙曜广场就是礼佛大道。礼佛大道“恩泽普武周,慈航通法岸”。向西走去,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8.73米,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灵岩寺与礼佛浮雕石墙之间有一座典雅的七孔石桥相连接,桥头两端各有北魏持灯仙女石像一座。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灵岩寺四周被湖水围绕,湖中有供游人乘坐的小船。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灵岩寺三座大殿的主佛像,全部采用巨大的香樟木作材料雕刻。山门内的主佛为3尊,中间为交脚弥勒菩萨,两侧为护法。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中央石雕方形造像塔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千佛殿的主佛为7尊,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还有燃灯佛、多宝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等;共供奉小型铜制佛像800余尊。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大雄宝殿主像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连同佛像背后的"背光"在内,最大的佛像高达11米。不论是佛像的站卧姿势还是面部表情,也不论是衣着的装饰还是周围的飞天力士,所有细节的刻画都是那么准确到位。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由此石门进去到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走上石门台阶扑面而来的是一面石刻,这是比丘尼昙媚造像记。楷书十行,每行十二字,共110字。 全文是:(夫含)灵镜觉,凝寂迭代。照周群邦,感垂应物。利润当时,泽潭机季。概不邀昌辰,庆钟播末。思恋灵福,同拟状金石。冀瞻容者加祗受;想像者增忻希。生生资津,十方齐庆。颂曰:灵虑巍凝,悟言鉴觉。家绝照周,蠢趣澄浊。随像拟仪,瞻资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据考证此石为北魏景明四年(公元503年)遗物。 造像记的大意是,佛的法力无边,它象一面十分明亮的镜子,照耀、沐浴着世世代代、十方万物。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入此山门,就进入云冈洞窟区了。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古道车辙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古称武州塞,自赵武灵王以来一直是贯通西北的边关。武周塞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扼据汉民族与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间的交通要道,它“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据天下之背”,实为战略要地和中原地区的北大门。自唐宋元以降,这里仍然是连接胡汉的重要孔道。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中上部凿12个长方形石孔,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为有一佛二菩萨雕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这些雕像体态自然,衣饰流畅,面容丰满,是隋唐时期的衣冠服饰和造像风格,为北魏以后加刻的作品.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过桥入门朝右边向上龙王庙看看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龙王庙是在原址上新修复的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大佛洞第5窟又被称为弥勒佛洞,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0至494),是云冈石窟中期开凿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洞窟。该洞窟属皇家投资开凿。第5窟现存大小造像共2300余尊,雕饰精美,为云冈石窟保存较好的洞窟之一。洞窟空间规模、佛像造像都特别大,整体洞窟平面呈椭圆形,顶部为穹隆顶,主像布局三世佛,其主像释迦牟尼像以17米之高成为云冈数万石佛的第一高度,膝上可站100余人,中指长2.3米,两膝之间距离为14.3米,她堪称云冈石窟的万佛之冠,正如元代诗人王度所写“耸峰危阁与天齐,俯瞰尘寰处处低”。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相传此佛是孝文帝为其父亲献文帝拓跋弘所雕凿,坐佛后面凿有礼拜隧道。西壁立佛身着对领装,右手作施无畏印。面相清秀,细眉高鼻,双目深邃,嘴角上翘,慈蔼可亲。此像曾被后世补塑,1977年维修时将外层泥塑剥落,才显露出本来风貌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十六窟,与后面三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窟形椭园,中间主佛立于莲座上,周壁雕有千佛与佛龛。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十七窟,正中有交脚弥勒佛倚于须弥座上,东西两壁有佛龛,东边是座像,西边是座像。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第十九窟,正中雕有一尊巨佛坐像。
    第二十窟,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西岩绝唱21—38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西天梵音,左侧下去是云冈博物馆,一看时间紧就没有过去,最后到出口时导游把游览时间向后延迟。白白浪费了游览时间。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原路返回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冈早起石窟。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院史馆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晋西北—大同云冈石窟

    下午一点多离开云冈石窟前往悬空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