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2020-02-03 11:57:43)
标签:

旅游

分类: 中华行

     3月14早离开瑶里古镇,来到婺源清华镇彩虹桥景区。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有一种颇有特色的桥--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彩虹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廊桥,建于南宋(1137年)规模最大全长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的一座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婺源上千年隶属古徽州,她的文化、建筑、民俗、菜系等都属徽州范畴。从古村落看,西递、宏村已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成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婺源的任何村落,山水、田园难以代表自己的特点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彩虹桥在整个徽州,乃至中国仅此一桥,她是徽州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成为婺源的象征,是婺源标志性的建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彩虹桥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站在桥上,往上游眺望,有五座连绵的山峰,形式笔架,称为笔架山。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桥下有一石蹬可趟河而过。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山脚下是碧波荡漾的文彭小西湖,明嘉靖年间,吴派篆刻祖师文彭,应他的学生何震之邀(婺源人,徽派篆刻的祖师。篆刻史上称为"文何"),乘竹筏逆流而上,见这一带碧波潋滟,风光旖旎,蜿蜒的古驿道在千年的古林中延伸,旁边的庙宇、村落、古桥、河道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文彭情不自禁地赞叹:"此乃小西湖!"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彩云寺,始建于宋代,距今800年历史,是出资捐建彩虹桥的胡济祥先生出家寺庙。寺涅徽派建筑,白墙青瓦,800年以来一直香火鼎盛,至今还保存着康熙年间的石刻碑和镇寺之宝—绿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半山有座二层小亭,上有洪钟一口。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迎水面桥墩设计成半船形,分解了洪水的冲击力。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彩虹桥的桥面部分是木质,不可能永久保存,它面临自然腐化。先辈们考虑到将来的维修,所以整座桥没有雕梁画栋,做工都显得粗糙、不清细。用随时可请的普通木工来建造,只要做到厚重、结实、耐用就行。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八百多年来。历代都有维修,充分体现了越简单实用的工艺,越容易传承与延续的哲学思想。彩虹桥的木质部分是古人围绕后人易于维修而设计的。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从蹬步桥上可以观察彩虹桥的全貌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彩虹桥是文化与生态、动与静、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一个风景区。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及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是最具婺源特色的高品位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溪水中的小石墩形成的人行道,走在上面,看着脚下湍急的溪水,会有一种既紧张又开心的感觉。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随后又来到李坑景区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有乌镇的建筑景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进村有两种方式,乘车5元,步行十分钟。步行也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大路较近但没有可看的,另一条小路稍远,路途有文昌阁,彩虹桥,狮傩庙等景点,决定走小路。图为文昌阁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见田小廊,槛联:远树平林村落,小桥流水人家。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连接小庙的这小拱桥也叫彩虹桥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狮傩庙建于南宋,由武状元李知城出资修建,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庙宇门口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大肚能容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正殿中央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音观世间一切苦难之声音,闻声救渡。在大殿两旁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大神。在大殿的侧面供奉的是财神。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路边油菜花盛开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快速经过一片小商贩区域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到达村口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大夫第“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这幢房子具有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坊,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飞檐下方,门坊上是精美的装饰性砖雕图案。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体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李瑞才故居,这是清初儒商李瑞材的故居,故居面积并不大,也没有人们想象中徽商住宅的奢华气息,不过气质高雅、木雕精致。因为有钱财,故居里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艺术的画廊。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在大夫第里屋小姐绣楼可以看到李坑街景。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屋舍隔水相对,有溪桥将两岸人家紧密相连。村子共有十几座溪桥,石桥、木桥、砖桥,甚至还有尺把宽的木板简易桥,让两岸变得通顺便捷。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这是秀楼阁台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申明亭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这座四角重檐式古亭,叫“申明亭”,建于明末,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历史见证。在婺源乡村,跨路而建的路亭现在还比较常见,但以“申明”为名的街亭就不多了。明朝洪武5年,朱元璋向天下发布诏告,全国各地建立旌善亭和申明亭,这是婺源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过去,李坑村民每月初一和十五,都会聚集于此,批评和惩罚违反村规民约者。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申明亭的旁边就是通济桥了,修于村内横竖两溪的交汇处,桥上的石板早已饱经风霜。这座建在中心的石拱桥叫“通济桥”,就是“相通共济”的意思。一说是村里有三兄弟,分别是永通公、满通公、相通公,他们共同捐资建了这座桥,故而叫“通济桥”。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这座桥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后来永通公的后代于乾隆寅年(1771)又重修了这座桥,算起来最后一次也有二百多年了。桥跨约5米,拱高约4米多,看上去古老而坚固,与一侧的申明亭和周围的明清建筑,构成了一幅古老的水乡村景图。这里也是电视剧《孙成打酒》、《青花》和《梦回青河》的外景拍摄地,不知道你看过几部?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注意“申明亭”的“明”字,不是“日“字旁,而是“目”字旁。这并可不是错别字,是有意这么写的。目的是要告诫村民,要睁大眼睛,看清丑恶,明辨是非,这样才能惩恶扬善。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中午离开李坑,前往江湾,途中路过汪口,在观景台短暂停留拍照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取《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意,又名"永川"。是国务院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一。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古村廓处于丘陵地带,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有诗云:"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有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婺源彩虹桥,李坑村。
   离开汪口镇,前往江湾古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峪古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