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专家聊聊“悲魔入心”

(2025-04-22 11:39:07)
标签:

下马三观花

分类: 下马三观花

听专家聊聊“悲魔入心

一、聊聊千年古译文言文:19、4、1受十魔一,悲魔入心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听索先生聊聊:

102

1、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

先是受蕴的总说,然后分别说十种阴魔。首先总说。

佛告诉阿难,善男子、善女子修禅定的时候,更进一步的修奢摩他也就是寂止

2、奢摩他中色阴尽者,

有深度寂止的时候,最后发现色蕴已经尽了色蕴魔也不见了。

3、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这个时候会见到什么呢?好像自己的心跟诸佛的心没有什么差别“佛心同体”这么一个境界就像是明镜当中显现的影像一样,显得很明显。

这应该是在一种觉受当中,不是真正开悟了“佛心同体”。只是自己好像跟佛的智慧没有什么差别了

4、若有所得,而未能用。

就像明镜当中见到的色相一样,虽然有所显现和有所得到,但不能用。因为明镜里面水,没办法喝,只是一个显现而已。

5、犹如魇人,

用比喻来说的话,是什么样的呢?就像是梦中有一些鬼神压着你

6、手足宛然,

这个时候自己的脚、手,全部好像正常一样,没有什么毛病

7、见闻不惑,

当时眼睛也可以看得到,耳朵也听得到,一点都是不迷惑。

8、心触客邪,

但是这个心,那个时候已经接触到什么呢?客尘的邪魔,魇魅鬼已经干扰了。

9、而不能动。

被恶魔或者是什么东西压住了,自己明明清楚,身心正常,但是动不了怎么样动,力不从心好像显现上是什么都有,但是真正要运用起来的时候,就什么都运用不上。

10、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那么这个名称叫做什么呢?受蕴受到障碍。受蕴是感受,因为有障碍,这种感受没有办法自由自在运用。

病的本体确实不存在但还是很痛这是因为有受的障碍,没办法离开病痛

11、若魇咎歇,

正在感受魇魅鬼的破坏、危害的时候,如果危害离开了、已经尽了的话

被控制受蕴一旦离开了这个控制

12、其心离身,

自己的心可以完全离开身体。

13、返观其面,

心出了身体,在空中可以观自己的面貌。

14、去住自由,无复留碍,

因为没有身体阻扰的原因,心不管到哪里,去也好,来也好、住也好,都是自由自在,无有任何的阻碍,没有留碍。

15、名受阴尽。

那么这个叫做什么呢?受阴尽。这个的时候,萨迦耶见身见已经尽了,不会有大的执着。

16、是人则能超越见浊。

这个人受蕴已经尽了的话,已经超越见浊。

见浊是什么样呢?以前的见解很好的,慢慢慢慢,见解越来越浊了,邪知邪见越来越重了。但是如果受蕴尽了的话,你的见解会正确的。

17、观其所由,

观它的根源是什么呢?主要是“虚明妄想,以为其本”前面的色蕴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18、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那么受蕴的话,是比较虚妄的、明了的这么一个妄想,作为它的根本。虚假的名相虚假的妄想组成它的根本

19、色蕴是由色身的妄想而形成的坚固的受蕴也是比较坚固的它没有色蕴那么坚固是从虚明的角度来阐述的。

这以上是整个受蕴的总说,下面分别讲十种受阴魔。

20、阿难,彼善男子,

佛陀告诉阿难,有一些善男子不断的修禅定。

21、当在此中得大光耀。

色蕴已经尽了的缘故,出现了超越想象的大光明大光耀。

22、其心发明,

这种光耀在自心当中可以发明、发现自己的智慧跟佛的智慧没有什么差别。在光明当中,佛和自己的心一味一体

23、内抑过分,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你在禅修的过程当中,智慧的光不够,内明的、内在的心压制的比较厉害。

禅修的时候过紧不够放松过于的压制

24、忽于其处发无穷悲,

忽然发现有无穷无尽悲的觉受。

因为自己觉得好像跟佛陀的光明智慧无二无别,没有什么差别了而看到众生,一个个那么迷茫,特别可怜,很痛苦,所以对他们发起了一种无穷无尽的悲心。

25、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赤子,

而且这个范围相当广,乃至看见的蚊虫、虻虫,特别弱小的蚂蚁,蝼蚁之类的众生,都像自己的亲生之子一样。

26、心生怜愍,

对他们生起极其强烈的悲悯心,生起无限的悲心

27、不觉流泪。

看到可怜的众生的时候,经常情不自禁的开始流泪,热泪盈眶,特别爱哭。

28、此名功用抑摧过越,

这种觉受的名称是什么呢?它是精勤过度,用功过度压抑过头,抑制过度,或者过度指责自己,这样的修行导致的。

29、悟则无咎,

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实际上没有很大的问题。

30、非为圣证。

要知道,这不是圣者的证悟这种境界不是圣者的果位。

31、觉了不迷,

你觉了以后,不迷并不是证悟很高,只不过是修行过程当中暂时的一种觉受。

明的觉受、乐的觉受无念的觉受什么样的都是暂时的。

32、久自销歇。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时间长了以后就会消失的。

33、若作圣解,则有悲魔,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圣者的果位,那就完了,这个叫做悲魔。这悲心,也是魔的一种幻相。

34、入其心腑,

魔已经变成悲心的形象入到了你的心当中了。

35、见人则悲,啼泣无限,

它的外相是什么呢?见到人,就悲伤。看到人就哭,特别伤心

36、失于正受,

那么已经失去了正念、正修、正定。

37、当从沦坠。

天天不在状态即生当中可能堕入魔的眷属当中,然后下世堕入到三恶道当中。是沉沦和堕落的相,不是个好事。

听专家聊聊“悲魔入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