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2024-08-30 09:48:05)
标签:
留赏插花 |
分类: 留赏插花 |
NO.6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下面讲菩萨的戒律。
菩萨戒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经庄严论》有时候的内容比较多一点、比较饱满,我争取讲一个小时,最多超过五分钟左右。你们听的时候,里面的故事也不多,有些人可能没有学到什么,就觉得一个小时有点浪费了。我尽量把内容讲得多一点,大家要专注一个小时。
“菩萨戒”,菩萨的持戒,也是远离七种违品。
“未贪”,第一种违品,未曾贪著破戒。
破戒的违品,比如说贪心、嗔心、痴心等等。贪嗔痴慢疑邪见六毒烦恼,每一个都有一种贪著。比如说以嗔恨心破戒、以贪心破戒、以痴心破戒。菩萨远离了这些破戒的贪著,这是第一个。
“非贪”,第二种违品,不贪著迟缓。
菩萨持戒,不会迟缓。“我今天受戒可能有点困难”,或者“我年轻的时候没办法受戒,等退休以后,受个居士戒”,“我准备以后出家,现在没有办法。我要等孩子长大,他现在才八岁。在他大学毕业的第二天,我去出家”,“我现在是没办法的,以后再说”。菩萨没有这样的,因缘成熟的时候,立即受戒。
“无贪著”,第三种违品,没有贪著片面的满足。
菩萨受戒不是片面的。“我只能受一条戒,我不喝酒,抽烟我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我不吃肉,但是我吃海鲜”,“我持戒两三天可以,时间长了不行的,我做个短期出家”,“我在喇荣的时候,好好守戒;下去以后,就没办法了,我还是要看电视,我还是要喝酒”。在地点、环境上,持戒有一些片面。菩萨没有的,他生来威仪就非常清净,随时随地都是如此的,这是第三个。
“亦非贪”,第四种违品,也不是贪著以持戒不作他害而求回报。
“我受戒不害众生,这样的话,别人可能会对我好一点”,“我的债主太多了,我出家以后,我的债可能不用还了,别人对我可能没有什么危害了”,为了逃避而出家、受戒。菩萨是不会求今生回报的。
“未贪”,第五种违品,并未贪著有漏的异熟果。
“我戒律清净,能转生到天界,生生世世获得快乐”。菩萨没有为未来的异熟果而持戒,没有这样贪著。
“非贪”,第六种违品,不是贪著烦恼的随眠。
断除了所有的贪嗔痴烦恼习气,菩萨不会贪著对境。
(师背诵藏语)《俱舍论》[注2]里面讲的是,一个是对境现前,一个是随眠没有断,一个是非理作意,这三种因缘具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烦恼,就会出现破戒的现象。
菩萨的习气已经断了的原因,不会有这样的贪著。
“无贪著”,第七种违品,对作意劣道及耽著三轮的分别念无有贪著。
持戒并不是为了获得小乘的果位,而且菩萨的持戒远离了三轮执著,是三轮体空的方式获得戒律的,是很清净的。
守戒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即使广闻博学,也难以得到解脱。
《月灯三昧经》当中讲,“虽广读众经,恃多闻毁禁,多闻非能救,破戒地狱苦”,即使对经论广闻博学,如果毁坏戒律,广闻博学是没有办法救的,将来一定会感受地狱的痛苦。
守持清净戒律非常重要,到了最究竟的时候,全部是三轮体空的方式,这是最无上的戒律。
龙猛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讲了,“若无我我所,远离诸戏论,一切无所得,是名上尸罗”,我和我所都没有,一切戏论都没有,一切所得也没有,这就是最无上的戒。
“我受持非常清净的戒律”,有我和我所的执著,或者有三轮的执著,就像《入中论》里面讲的一样,这不是最高尚、最无上的戒律。到最后的时候,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才是菩萨的戒律。
这是第二个持戒波罗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