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2024-08-16 10:04:49)
标签:
留赏插花 |
分类: 留赏插花 |
NO.6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第二个能摄的方便有三种,不厌倦、断除作意劣道、无分别智慧。也就是说,菩萨要以方便方法来利益众生,首先不能有厌倦心;第二不能堕入自私自利的心当中;第三一定要用无分别的智慧摄持。只有具足这三种条件,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己二(能摄之三方便)分三:一、不厌倦;二、断除作意劣道;三、无分别智慧。
庚一、不厌倦:
极难业众体,累劫竟勤尊,
佛子身语意,性业净无厌。
“极难业众体”,极难行之事布施身体受用、成办众生利、安忍邪行等业的本体种种无量。
菩萨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行持了一般常人无法行持的很多事,什么样的事呢?布施财物、布施身体、布施自己的所有;对各种邪行、诽谤安忍;持戒不损害任何众生,等等非常多难以行持的事情。
“累劫竟”,要历经多劫完成,需要在三大阿僧祇劫行持。
从时间方面讲,要行持多生累劫。在三个阿僧祇劫、无量的时日、生生世世,菩萨都去利益众生。
“勤尊,佛子身语意”,长久披上精进大铠甲的尊主佛子们身语意。
所做的事情那么辛苦,时间也如是的漫长,这样利益众生的菩萨尊者的身口意。
“性业净无厌”,自性业清净而对此轮回无有厌离,以种姓及串习善法之因永无退缩与厌倦,而且如火上加薪般三门自然趋入福慧善资粮,无有厌足。由此说明不厌倦。
菩萨身口意业的本体,是非常清净的,有了这样利益众生的没有自私自利的清净心,可以叫无有厌倦之心。
菩萨没有厌倦心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他生生世世生长在菩萨的种姓当中。我们知道声闻种姓、凡夫种姓一提起利益众生就特别苦恼,他们很难利益众生。
还有一个是,他经常串习善法,串习力、习气力是很重要的。有些经典当中讲,菩萨经常串习利益众生,连梦中都在利益众生,有这种习气力。